文登教育(文登考研)-永远做值得您信赖的考研品牌机构!

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2012-03-01 15:0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摘要:学院简介 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1998年由原计算机系、计算中心和信息网络中心组建成立。原计算机系成立于1985年,是青岛大学成立最早的系(中心)之一。 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四个本科专业学士授权点;一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三个二级硕士

学院简介
 
       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1998年由原计算机系、计算中心和信息网络中心组建成立。原计算机系成立于1985年,是青岛大学成立最早的系(中心)之一。
       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四个本科专业学士授权点;一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三个二级硕士点);二个工程硕士授权点;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四个专业教研室、实验中心、七个专业研究室(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一个山东省重点学科;一个山东省“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一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一个青岛大学重点实验室;一个崂山区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5人,其中,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39人,专业教学工作人员6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拔尖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青岛市拔尖人才3人;教授12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在读博士13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7人。
       学院内设机构有计算机软件理论与应用教研室、计算机体系结构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网络与通信教研室四个教研室;一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学院设有智能信息系统研究室、虚拟现实及仿真技术研究室、计算机动画研究室、协议工程与互联网技术研究室、嵌入式系统研究室、计算机工程仿真技术研究中心、软件技术研究所。
       学院承担着山东省计算机应用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计算机应用重点实验室、青岛市软件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计算机应用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虚拟仿真中心、青岛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崂山区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学院教学科研设备先进,现有各类服务器、小型机、图形工作站、微机等1500余台,教学科研局域网12个,固定资产总值一千多万元,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科研环境。
       信息工程学院主要承担着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方面的教学任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任务:承担着青岛大学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四个本科专业的专业教学。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833人。学院研究生教学工作主要任务:承担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体系结构三个工程硕士点的教学工作。在校学研究生为116人。同时承担工程硕士二个专业的教学任务:计算机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学院重视教学工作,教学成绩显著。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注意结合计算机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造血功能”的培养,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2002年,我院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集中部分学生,利用学院部分计算机设备和学生现有设备,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我院学生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次通过率历次都名列前茅;2002年,我院有52位同学同时通过了全国高级程序员和程序员水平考试,通过率分别是青岛市的59%和52.6%;32位同学考上硕士学位研究生,考研率达到29.7%,跃居青岛大学第三位。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全省测评达数篇。2002年10月,学院数学建模代表队第一次组队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了山东省二等奖;2003年3月,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同年4月,青岛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揭牌仪式在信息工程学院隆重举行;2003年9月,学院三支代表队参加2003“高教社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有2支代表队在全国近5000支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2004年,学院继续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受学校委托,学院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作用,承担了青岛大学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队员的暑期培训和比赛组织工作。2004年我院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共有3支队伍获得全国奖励,4支队伍获得省级奖励,其中两支研究生代表队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三等奖;五支本科生代表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山东省一等奖1项,山东省二等奖3项。积极开展本科生导师制,2004年聘请学院导师开展大学生科技立项工作,共有100余名学生参加5项导师科技活动,取得良好效果。2005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中,我院学生30多名同学获得软件设计师的资格,占青岛市通过人数的半数以上。2005年11月,我院研究生代表队参加全国首届计算机仿真大赛获得特等奖;12月学院本科生代表队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二等奖2项。2006年11月,我院学生代表队参加全国计算机仿真竞赛及ITAT全国就业技能大赛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2007年11月,一名同学获得ITAT全国就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两名同学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省二等奖。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可重构计算平台研究及IRL实现”,获得2008年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009年,学院研究生代表队获得第三届计算机仿真大奖赛特等奖、一等奖各一项。2010年,学院承办了首届“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在选拔赛中,一名同学获得山东赛区C语言程序设计本科组一等奖第一名,一名同学获得山东赛区JAVA软件开发本科组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另有6人获山东省二等奖、7人获山东省三等奖、7人获山东省优秀奖。在第六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山东赛区预选赛中,学院代表队分别获得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目前我院共毕业本科生2834名,硕士研究生365名,工程硕士研究生158名,他们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和骨干,为祖国的社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还有部分同学继续深造,在国内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为今后的发展做好更多地积累。
       目前我院硕士研究生教育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每年招生人数在50名左右,三个专业学术梯队建设卓有成效。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软件方法学、数据库与知识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计算机图形学与CAD、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与环境、计算机仿真技术、信息安全应用、计算机通信网信息量理论等。本科教育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息安全、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接口与通信、计算机外设与维修、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计算中心负责全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工作,几年来教学成绩显著,学生在历次的全省计算机统考中,通过率及优秀率均居全省各高校前列,由计算中心开发的无纸化考试系统正在国内各高校和青岛市大范围推广。
       在科研方面,学院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顾开发研究。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8项,科研经费一千多万元,多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山东省科委攻关项目、山东省计委重点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等资助。通过鉴定项目40余项,获得高层次科研奖励20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共出版专著与教材50余部。
       学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走“学研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软件技术研究所作为学院“学研产”结合的窗口,先后承接多项网络软件开发工程,研制开发的软件产品已推向全国市场。学院还与海信集团共建了青大海信信息工程学院,共同探索教学研究与产业相结合之路。学院从2005年起,在全国7个城市分别与14个软件公司或学校建立了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与就业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非常重视同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大阪大学、滋贺大学,美国佛罗里达中央大学、西南密苏里州立大学、依里诺斯理工学院、陶森大学,法国克莱蒙费朗二大、图卢兹一大、滨海大学敦刻尔克国际商学院及国内30多所院校、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多次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另外,学院与海尔、海信、华为、浪潮、西门子等海内外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研产”结合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院简介
添加时间: 2011-4-8,共浏览 28854 次

       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1998年由原计算机系、计算中心和信息网络中心组建成立。原计算机系成立于1985年,是青岛大学成立最早的系(中心)之一。
       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四个本科专业学士授权点;一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三个二级硕士点);二个工程硕士授权点;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四个专业教研室、实验中心、七个专业研究室(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一个山东省重点学科;一个山东省“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一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一个青岛大学重点实验室;一个崂山区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5人,其中,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39人,专业教学工作人员6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拔尖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青岛市拔尖人才3人;教授12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在读博士13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7人。
       学院内设机构有计算机软件理论与应用教研室、计算机体系结构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网络与通信教研室四个教研室;一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学院设有智能信息系统研究室、虚拟现实及仿真技术研究室、计算机动画研究室、协议工程与互联网技术研究室、嵌入式系统研究室、计算机工程仿真技术研究中心、软件技术研究所。
       学院承担着山东省计算机应用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计算机应用重点实验室、青岛市软件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计算机应用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虚拟仿真中心、青岛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崂山区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学院教学科研设备先进,现有各类服务器、小型机、图形工作站、微机等1500余台,教学科研局域网12个,固定资产总值一千多万元,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科研环境。
       信息工程学院主要承担着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方面的教学任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任务:承担着青岛大学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四个本科专业的专业教学。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833人。学院研究生教学工作主要任务:承担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体系结构三个工程硕士点的教学工作。在校学研究生为116人。同时承担工程硕士二个专业的教学任务:计算机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学院重视教学工作,教学成绩显著。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注意结合计算机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造血功能”的培养,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2002年,我院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集中部分学生,利用学院部分计算机设备和学生现有设备,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我院学生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次通过率历次都名列前茅;2002年,我院有52位同学同时通过了全国高级程序员和程序员水平考试,通过率分别是青岛市的59%和52.6%;32位同学考上硕士学位研究生,考研率达到29.7%,跃居青岛大学第三位。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全省测评达数篇。2002年10月,学院数学建模代表队第一次组队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了山东省二等奖;2003年3月,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同年4月,青岛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揭牌仪式在信息工程学院隆重举行;2003年9月,学院三支代表队参加2003“高教社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有2支代表队在全国近5000支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2004年,学院继续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受学校委托,学院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作用,承担了青岛大学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队员的暑期培训和比赛组织工作。2004年我院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共有3支队伍获得全国奖励,4支队伍获得省级奖励,其中两支研究生代表队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三等奖;五支本科生代表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山东省一等奖1项,山东省二等奖3项。积极开展本科生导师制,2004年聘请学院导师开展大学生科技立项工作,共有100余名学生参加5项导师科技活动,取得良好效果。2005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中,我院学生30多名同学获得软件设计师的资格,占青岛市通过人数的半数以上。2005年11月,我院研究生代表队参加全国首届计算机仿真大赛获得特等奖;12月学院本科生代表队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二等奖2项。2006年11月,我院学生代表队参加全国计算机仿真竞赛及ITAT全国就业技能大赛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2007年11月,一名同学获得ITAT全国就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两名同学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省二等奖。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可重构计算平台研究及IRL实现”,获得2008年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009年,学院研究生代表队获得第三届计算机仿真大奖赛特等奖、一等奖各一项。2010年,学院承办了首届“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在选拔赛中,一名同学获得山东赛区C语言程序设计本科组一等奖第一名,一名同学获得山东赛区JAVA软件开发本科组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另有6人获山东省二等奖、7人获山东省三等奖、7人获山东省优秀奖。在第六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山东赛区预选赛中,学院代表队分别获得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目前我院共毕业本科生2834名,硕士研究生365名,工程硕士研究生158名,他们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和骨干,为祖国的社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还有部分同学继续深造,在国内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为今后的发展做好更多地积累。
       目前我院硕士研究生教育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每年招生人数在50名左右,三个专业学术梯队建设卓有成效。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软件方法学、数据库与知识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计算机图形学与CAD、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与环境、计算机仿真技术、信息安全应用、计算机通信网信息量理论等。本科教育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息安全、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接口与通信、计算机外设与维修、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计算中心负责全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工作,几年来教学成绩显著,学生在历次的全省计算机统考中,通过率及优秀率均居全省各高校前列,由计算中心开发的无纸化考试系统正在国内各高校和青岛市大范围推广。
       在科研方面,学院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顾开发研究。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8项,科研经费一千多万元,多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山东省科委攻关项目、山东省计委重点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等资助。通过鉴定项目40余项,获得高层次科研奖励20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共出版专著与教材50余部。
       学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走“学研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软件技术研究所作为学院“学研产”结合的窗口,先后承接多项网络软件开发工程,研制开发的软件产品已推向全国市场。学院还与海信集团共建了青大海信信息工程学院,共同探索教学研究与产业相结合之路。学院从2005年起,在全国7个城市分别与14个软件公司或学校建立了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与就业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非常重视同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大阪大学、滋贺大学,美国佛罗里达中央大学、西南密苏里州立大学、依里诺斯理工学院、陶森大学,法国克莱蒙费朗二大、图卢兹一大、滨海大学敦刻尔克国际商学院及国内30多所院校、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多次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另外,学院与海尔、海信、华为、浪潮、西门子等海内外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研产”结合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院简介
添加时间: 2011-4-8,共浏览 28854 次

       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1998年由原计算机系、计算中心和信息网络中心组建成立。原计算机系成立于1985年,是青岛大学成立最早的系(中心)之一。
       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四个本科专业学士授权点;一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三个二级硕士点);二个工程硕士授权点;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四个专业教研室、实验中心、七个专业研究室(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一个山东省重点学科;一个山东省“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一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一个青岛大学重点实验室;一个崂山区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5人,其中,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39人,专业教学工作人员6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拔尖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青岛市拔尖人才3人;教授12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在读博士13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7人。
       学院内设机构有计算机软件理论与应用教研室、计算机体系结构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网络与通信教研室四个教研室;一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学院设有智能信息系统研究室、虚拟现实及仿真技术研究室、计算机动画研究室、协议工程与互联网技术研究室、嵌入式系统研究室、计算机工程仿真技术研究中心、软件技术研究所。
       学院承担着山东省计算机应用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计算机应用重点实验室、青岛市软件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计算机应用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虚拟仿真中心、青岛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崂山区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学院教学科研设备先进,现有各类服务器、小型机、图形工作站、微机等1500余台,教学科研局域网12个,固定资产总值一千多万元,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科研环境。
       信息工程学院主要承担着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方面的教学任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任务:承担着青岛大学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四个本科专业的专业教学。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833人。学院研究生教学工作主要任务:承担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体系结构三个工程硕士点的教学工作。在校学研究生为116人。同时承担工程硕士二个专业的教学任务:计算机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学院重视教学工作,教学成绩显著。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注意结合计算机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造血功能”的培养,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2002年,我院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集中部分学生,利用学院部分计算机设备和学生现有设备,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我院学生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次通过率历次都名列前茅;2002年,我院有52位同学同时通过了全国高级程序员和程序员水平考试,通过率分别是青岛市的59%和52.6%;32位同学考上硕士学位研究生,考研率达到29.7%,跃居青岛大学第三位。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全省测评达数篇。2002年10月,学院数学建模代表队第一次组队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了山东省二等奖;2003年3月,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同年4月,青岛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揭牌仪式在信息工程学院隆重举行;2003年9月,学院三支代表队参加2003“高教社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有2支代表队在全国近5000支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2004年,学院继续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受学校委托,学院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作用,承担了青岛大学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队员的暑期培训和比赛组织工作。2004年我院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共有3支队伍获得全国奖励,4支队伍获得省级奖励,其中两支研究生代表队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三等奖;五支本科生代表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山东省一等奖1项,山东省二等奖3项。积极开展本科生导师制,2004年聘请学院导师开展大学生科技立项工作,共有100余名学生参加5项导师科技活动,取得良好效果。2005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中,我院学生30多名同学获得软件设计师的资格,占青岛市通过人数的半数以上。2005年11月,我院研究生代表队参加全国首届计算机仿真大赛获得特等奖;12月学院本科生代表队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二等奖2项。2006年11月,我院学生代表队参加全国计算机仿真竞赛及ITAT全国就业技能大赛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2007年11月,一名同学获得ITAT全国就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两名同学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省二等奖。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可重构计算平台研究及IRL实现”,获得2008年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009年,学院研究生代表队获得第三届计算机仿真大奖赛特等奖、一等奖各一项。2010年,学院承办了首届“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在选拔赛中,一名同学获得山东赛区C语言程序设计本科组一等奖第一名,一名同学获得山东赛区JAVA软件开发本科组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另有6人获山东省二等奖、7人获山东省三等奖、7人获山东省优秀奖。在第六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山东赛区预选赛中,学院代表队分别获得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目前我院共毕业本科生2834名,硕士研究生365名,工程硕士研究生158名,他们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和骨干,为祖国的社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还有部分同学继续深造,在国内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为今后的发展做好更多地积累。
       目前我院硕士研究生教育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每年招生人数在50名左右,三个专业学术梯队建设卓有成效。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软件方法学、数据库与知识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计算机图形学与CAD、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与环境、计算机仿真技术、信息安全应用、计算机通信网信息量理论等。本科教育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息安全、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接口与通信、计算机外设与维修、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计算中心负责全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工作,几年来教学成绩显著,学生在历次的全省计算机统考中,通过率及优秀率均居全省各高校前列,由计算中心开发的无纸化考试系统正在国内各高校和青岛市大范围推广。
       在科研方面,学院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兼顾开发研究。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8项,科研经费一千多万元,多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山东省科委攻关项目、山东省计委重点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等资助。通过鉴定项目40余项,获得高层次科研奖励20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共出版专著与教材50余部。
       学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走“学研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软件技术研究所作为学院“学研产”结合的窗口,先后承接多项网络软件开发工程,研制开发的软件产品已推向全国市场。学院还与海信集团共建了青大海信信息工程学院,共同探索教学研究与产业相结合之路。学院从2005年起,在全国7个城市分别与14个软件公司或学校建立了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与就业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非常重视同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大阪大学、滋贺大学,美国佛罗里达中央大学、西南密苏里州立大学、依里诺斯理工学院、陶森大学,法国克莱蒙费朗二大、图卢兹一大、滨海大学敦刻尔克国际商学院及国内30多所院校、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多次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另外,学院与海尔、海信、华为、浪潮、西门子等海内外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研产”结合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院领导

  • 党总支书记:尹增刚

    1968年2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1991年7月毕业于青岛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过办公室秘书工作、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共青团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1年7月任学院党总支书记。

  • 院长: 潘振宽

    1966年2月生,199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有: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计算机辅助仿真、分布式软件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等。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索引5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等15项,并有多项成果获奖。主讲软件方法学、软件开发技术与环境等课程。青岛市拔尖人才;2003年获得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称号,2004年获青岛市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 党总支副书记: 于文

    于文,男,1968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讲师,现任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1991年于青岛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留校至今,2008年9月于山东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年起从事高校行政和学生管理工作,先后就职于师范学院人事处、党办院办、英语系、中文系,2002年任师范学院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2011年7月任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多年来,潜心工作,勤奋学习,敬业爱岗,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党务工作经验。

  • 副院长:杨厚俊

    1965年5月生,1989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等。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被EI索引3篇,出版专著4部。主讲《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原理》等专业课程。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导师,2002 -2005年指导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奖一项,国家一等、二等奖多项。

  • 副院长: 郭振波

    1966年8月出生,1990年7月毕业于青岛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2008年6月于中国海洋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有: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近年来,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多项,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主讲《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等课程,出版著作2部、译著1部。曾多次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大学优秀教师。兼任青岛市计算机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组织机构
       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1998年由原计算机系、计算中心和信息网络中心组建成立。原计算机系成立于1985年,是青岛大学成立最早的系(中心)之一。
       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四个本科专业学士授权点;一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三个二级硕士点);二个工程硕士授权点;一个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心、四个专业教研室、一个实验中心、七个专业研究室(中心)、一个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一个山东省重点学科;一个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一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一个青岛大学重点实验室;一个崂山区重点实验室。
       学院教学单位
       学院设有计算机软件理论与应用教研室、计算机体系结构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网络与通信教研室四个教研室;一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中心、一个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一个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
       学院科研单位
       学院设有智能信息系统研究室、虚拟现实及仿真技术研究室、计算机动画研究室、协议工程与互联网技术研究室、嵌入式系统研究室、计算机工程仿真技术研究中心、软件技术研究所。
       1、计算机软件理论与应用教研室   
        主要承担软件方向教学研究工作
        负责人:李劲华(博士)
       2、计算机体系结构教研室
       主要承担单片机、计算机接口等硬件教学研究工作
       负责人:范延滨(教授)
       3、网络技术与通信教研室
       主要承担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等教学研究工作
       负责人:赵志刚(教授)
       4、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仿真等教学研究工作
       负责人:张秉森(教授)
       5、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
       主要负责全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研究工作
       负责人:贾小珠(主任) 宋立智(副主任) 高长铎(副主任) 夏方遒(副主任)  
       6、实验中心
       主要负责学院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
       负责人:郭振波(副院长)(兼)  宋明玉(副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最新内容
热点资讯
回到顶部 购物车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