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智能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研究》1998年第2期,P.89-90,二作。
2.《论个人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中华学术研究》第7卷,1998年中国华侨版,247-248,独作。
3.《论当代高校教学过程新特点》,《跨世纪教育与教学研究》中国物价1998年版,130-133,二作。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1998年吉林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一作。
5.《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1998年秦皇岛市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一作。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国情》,1998年吉林省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独作。
7.《论彼得一世教育改革》,《求实》1999年第11期,P.241-242,独作。
8.《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时代课题》,《长白学刊》1999年第4期,P.11-13,一作。
9.《周恩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求实》1999年第6期,P.11-12,一作。
10.《我国高校心理辅导探析》,《青年思想家》1999年第3期,P.91-93,一作。
11.《论社会角色心理与社会文化变迁》,《长白学刊》1999年增刊,P.57-59,独作。
12.《现代社会逆反心理的实质及其成因》,《河北学刊》1999年增刊,P.27-28,独作。
13.《论深化改革中的社会心理承受力》,《长白学刊》1999年增刊,P.115-116,独作。
14.《试论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江南论坛》1999年专辑,P.62-63,独作
15.《教学法改革的若干思考和尝试》,《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9年增刊,P.45-46,独作。
1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改革》,《燕山大学报》1999.11.15第2版,独作。
17.《论向素质教育过渡中的教育对策》,《社科学术研究与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P.162-164,独作。
18.《再论德育在教育中的统帅地位》,《教育学者论坛》,吉林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P.205-207,独作。
19.《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实现条件》,《社科学术研究与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P.17-18,一作。
20.《论劳动者失业心理承受力》,《学术交流》1999年专辑,P.196-198,独作。
21.《论社会文化变迁与社会心理现代化》,《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0年2期,P.76-78,独作。
22.《论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燕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P.67-72,独作。 *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发,《心理学》B4 2000年第7期,P.31-36,独作。
23.《论民族心理素质与国民素质教育》,《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P.69-73,独作。*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索引收录,《心理学》B4 2000年第8期。
24.《当代创新教育的一部力作》,《燕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P.91-92,独作。
25.《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内在动力的认识》,《长白学刊》2000年第2期,P.34-35,独作。
26.《论邓小平的教育经济价值观》,《教育科学》2000年第1期,P.15,独作。
27.《学校职业指导的回顾与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第13期,P.48-50,一作。
28.《论人生的科学信仰》,《青年思想家》2000年第2期,P.26-28,独作。
29.《关于秦皇岛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若干建议》,《秦皇岛日报》2000.6.6第3版,独作。
30.《关于秦皇岛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与措施的研究》,《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思考》,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版,一作。
31.《再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青年思想家》2000年3期,P.6-8,一作。
32.《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青年思想家》2000年第4期,P.87-90,一作。
33.《加强中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第4期,P.4-5,一作。
34.《秦皇岛市经济的孵化器》,《秦皇岛地情》2000年第4期,P.16-17,二作。
35.《论人类创造心理中的灵感思维问题》,《院校论文集》2000年改革出版社,独作。
36.《再论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河北省哲学年会2000年获奖论文,一作。
37.《家庭经济行为的心理剖析》,《经济师》2001年第6期,P.35-36,独作。
38.《略谈股市风险心理》,《经济师》2001年第7期, P.132,独作。*该文被《新时期全国投资余建设研究文集》全文转发,百家出版社2002年版,P.486-491。
39.《改革教学内容,加强素质教育》,《青年思想家》 2001年第5期,P.79-82,独作。
40.《影响人才成长社会因素的分析》,《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6期,独作。
41.《论高等教育强国与经济强国的辨证互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P.33-36,独作。
42.《充分发挥考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功能》,《教学研究》2002年1期,P.74-77,一作。
43.《论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师》2002年第6期,P.113-114,独作。
44.《大力扶持高教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经济论坛》2002年第9期,P.36-37,一作。
45.《大学生心理特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青年思想家》2002年第3期,P.9-10,独作。
46.《论三观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青年思想家》2002年第1期,P.78-79,独作。
47.《学生的德性当真能“由内而外地生成”吗?》,《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6期,P.35-37,三作。
48.《浅析农村社会存在的违法行政问题》,《燕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P.48-51,二作。
49.《论行政腐败心理的成因与防治》,《青年思想家》2003年第6期,P.7-10,二作。*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发,《体制改革》2004年第1期,P.7-10,二作。
50.《对高校扩招几年来若干问题的反思》,《燕山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P.149-151,独作。
51.《全面建设小康时期异型经济心理分析与导控》,《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P.8-11,一作。
52.《论我国农村税费使用与农民的知情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P.85-88,二作。
53.《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P.109-120,一作。
54.《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党的执政能力》,《学习》2005年第6期,P.9-10,一作。
55.《论知识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燕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6卷,P.58-60,二作。
56.《制约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北方论丛》2005第6期,P.113-114,二作。
57.《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欠缺与对策研究》,《燕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P.39-43,二作。
58.《论优化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与资源配置的途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P.8-11,三作。
59.《“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尝试与总结》,《教学研究》2006年第2期,P.161-164,一作。
60.《高校发展战略选择的生态位视域》,《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3期,P.85-88,二作。
61.《论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增刊,P.34-35,二作。
62.《生态位理论视域中的教育生态系统及其发展》,《教育科学》2006年第6月,第3期,第22卷,P.26-29,独作。
63.《大学生自杀心理的生态位解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9月,第9期, 总第149期,P.111-113,独作。
64.《中小学教师职业素质结构与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8月,第8期,总第241期,P.57-58,一作。
65.《研究生党建创新的SWOT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8月,第8期,总第163期,P.47-51,一作。
66.《论农民社会心理的引导机制和支撑体系》,《辽宁大学学报》2006年9月,第5期,总第203期,P.18-23,独作。
67.《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探索》,《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9月,独立学院专刊,P.90-92,一作。
68. 《研究生党建创新的swot分析及其策略选择》,《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3期,总第21期,P.36-38,一作。
69.《关于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开展无意识教育的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中国伦理学会2006年度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优秀成果展评一等奖,二作。
70.《略谈现代人才的“七商”建设》,《中国教育教学文集》(第7册),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二作。
71.《论邓小平对马克思教育经济价值理论的发展》,河北省教育厅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编《邓小平理论研究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P.271-277,独作。
72.《生态位视角:大学生“回炉”技校现象》,《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12月,第12期,总第249期,P.5-9,一作。
73.《让青年人拥有更多的生态时空》,刘志峰著《生态位理论的社会观照》代序,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P.1-7。
74.《培养批判精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月,第5期,P.34,一作。
75.《基于SWOT分析的文化经济发展》,《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5月,第6期,总第42期,P.91-92,二作。
76.《论现代企业知识链管理战略》,《希望月报》2007年第8期,总第140期,P.18-19,三作。
77.《论社会心理和谐及其构建方略》,《人文时代》2007年第4期,P.7-10,独作。
78.《论民心之情绪化问题的成因与调适》,《学术交流》2007年第9期,P.22-25,一作。
79.《论企业生态位的竞争与优化战略》,《城市发展研究•时代论坛》2007年第4期,P.7-10,二作。
80.《继续教育定位的生态位视角研究》,《继续教育》2007年第9期,P.4-9,二作。
81.《山西省文化经济发展生态位研究》,《经济问题》2007年第10期,总第338期,P.36-39,三作。
82.《遵循大学生心理特点有效开展“三观”教育》,《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期,P.226-228,二作。
83.《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浅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独立学院专刊)2007年第11期,P.59-60,二作。
84.《哥萨克女性的生命哲理和爱情逻辑——<静静的顿河>的哲学与逻辑学视界》,《人文时代》2008年第5期,P.62-64,一作。
85.《信息生态系统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优化策略》,《经济导刊》2008年第12期,总第135期,P.51-53,一作。
86.《试论管理哲学的意识形态属性》,《文教资料》2008年第22期,P.87-88,二作。
87.《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辨证互动机制及其发展趋势》,《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P.104-107,一作。
88.《论社会心理和谐的地位、特征及其构建方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178-183,二作。
89.《灌输式教育在和谐德育中的反思与扬弃》,《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总第276期,P.170-172,一作。
90.《论研究生德育的生活化取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12期,总第205期,P.167-169,一作。
91.《论西方社会哲学的平等观》,《理论探讨》2009年第6期(增),P.24-27,一作。
92.《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生态位演化机理与调适策略》,《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总第282期,P.85-89,一作。
93.《过程哲学视域的社会进化》,《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P.50-53,一作。
94.《以情感方式解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大众文艺》2010年第10期,二作。
95.《柏拉图法治观的社会价值理念与启迪》,《兰州学刊》2010年第2期,总第197期,P.30-34,一作。
96.《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构建和谐德育的启迪》,《大家》2010年第7期,三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