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车辆工程 考研咨询QQ:80017908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学考研精品高分资料套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历年招生信息
招生年份:2023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车辆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未公布 | 专业代码 : 080204 |
研究方向 |
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第一门考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第二门考试科目 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 第三门考试科目 301 数学(一) 第四门考试科目 941 能源动力综合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
初试 |
941能源动力综合
本科目分为两个方向,分别为“流体工热”和“材料力学”,学生任选其一作答。 更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 |
||
复试科目 |
更多复试科目信息 | ||
同等学力 |
更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题型结构 |
更多题型结构 | ||
资料说明 |
更多资料说明 |
复试 |
>>更多分数线信息 | ||
录取比例 |
>>更多录取信息 | ||
难度系数 |
>>更多难度分析 | ||
导师信息 |
>>更多导师信息 | ||
研究方向 |
招生年份:2021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车辆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15 | 专业代码 : 080204 |
研究方向 |
080204车辆工程(学术学位) 01 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 0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03 车身设计及空气动力学 04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05 智能车辆 06 汽车轻量化技术 07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08 汽车环保与新能源技术 09 发动机增压与调节技术 10 汽车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 11 车辆传动与控制 12 多学科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13 汽车被动安全 专业备注:学制2.5年,全日制学习方式。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1交通信息综合或931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或941流体工热综合或942 机械设计综合或951 力学基础或961 计算机基础综合或971 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
初试 |
961 计算机基础综合
操作系统部分 可参考书目 1.操作系统实用教程(第三版),任爱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现代操作系统(Modern Operating System) (The 3rd Edition),陈向群,马洪兵等译,Andrew S. Tanenbaum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部分 可参考书目 1、《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计算机网络》(第5版),Andrew S. Tanenbaum,严伟,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更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 |
||
复试科目 |
更多复试科目信息 | ||
同等学力 |
更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题型结构 |
831交通信息综合
《交通信息综合》考试涵盖《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C 语言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和《交通信息技术》。 942 机械设计综合 1.基本概念题: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问答。 2.分析和计算题。 951 力学基础 注意:总分150分,理论力学部分占40%, 材料力学部分占60% 。 961计算机基础综合共包括三门课程的内容: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分别占60分,50分、40分。所有课程均不指定参考书。 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试卷共分四部分:1) 理论力学(动力学);2)机械原理;3)机械设计;4)自动控制原理,各部分满分均为50分。1)、2)部分为必答部分,3)、4)部分为选答部分,考生二选一作答。 更多题型结构 |
||
资料说明 |
更多资料说明 |
招生年份:2020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车辆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14 | 专业代码 : 080204 |
研究方向 |
080204车辆工程(学术学位) 01 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 0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03 车身设计及空气动力学 04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05 智能车辆 06 汽车轻量化技术 07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08 汽车环保与新能源技术 09 发动机增压与调节技术 10 汽车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 11 车辆传动与控制 12 多学科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13 汽车被动安全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931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或941流体工热综合或942 机械设计综合或951 力学基础或961 计算机基础综合或971 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
初试 |
931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总分150分)
自动控制原理占90分; 理论力学占60分 951 力学基础(总分150分) 理论力学部分占40%, 材料力学部分占60% 961 计算机基础综合 共包括三门课程的内容:计算机组成原理(60分)、操作系统(50分)、计算机网络技术(40分),所有课程均不指定参考书。 1.操作系统可参考书目: 操作系统实用教程(第三版),任爱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现代操作系统(Modern Operating System) (The 3rd Edition),陈向群,马洪兵等译,Andrew S. Tanenbaum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计算机网络部分的考试大纲可参考书目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计算机网络》(第5版),Andrew S. Tanenbaum,严伟,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971 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试卷共分四部分:1) 理论力学(动力学);2)机械原理;3)机械设计;4)自动控制原理,各部分满分均为50分。1)、2)部分为必答部分,3)、4)部分为选答部分,考生二选一作答。 更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 |
||
复试科目 |
备注:学制2.5 年,全日制学习方式。 更多复试科目信息 | ||
同等学力 |
更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题型结构 |
更多题型结构 | ||
资料说明 |
更多资料说明 |
招生年份:2019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车辆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17 | 专业代码 : 080204 |
研究方向 |
01 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 0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03 车身设计及空气动力学 04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05 智能车辆 06 汽车轻量化技术 07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08 汽车环保与新能源技术 09 发动机增压与调节技术 10 汽车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 11 车辆传动与控制 12 多学科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13 汽车被动安全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931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或941流体工热综合或942 机械设计综合或951 力学基础或961 计算机基础综合或971 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
初试 |
931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组成 自动控制原理占90分; 理论力学占60分,总分150分。 二、自动控制原理部分考试大纲 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主要内容:自动控制的任务;基本控制方式:开环、闭环(反馈)控制;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稳、快、准。 基本要求:反馈控制原理与动态过程的概念;由给定物理系统建原理方块图。 2.数学模型 主要内容:传递函数及动态结构图;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梅逊公式。 基本要求: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闭环系统动态结构图的绘制;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3.时域分析法 主要内容:典型响应及性能指标、一、二阶系统的分析与计算。系统稳定性的分析与计算:劳斯、古尔维茨判据。稳态误差的计算及一般规律。 基本要求:典型响应(以一、二系统的阶跃响应为主)及性能指标计算;系统参数对响应的影响;劳斯、古尔维茨判据的应用;系统稳态误差、终值定理的使用条件。 4.根轨迹法 主要内容:根轨迹的概念与根轨迹方程;根轨迹的绘制法则;广义根轨迹;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性能的关系;主导极点与偶极子。 基本要求:根轨迹法则(法则证明只需一般了解)及根轨迹的绘制;主导极点、偶极子等的概念;利用根轨迹估算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5.频率响应法 主要内容: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典型环节的频率响应及开环频率响应;Nyquist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稳定裕度及计算;闭环幅频与阶跃响应的关系,峰值及频宽的概念;开环频率响应与阶跃响应的关系,三频段(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的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典型环节和开环系统频率响应曲线(Nyquist曲线和对数幅频、相频曲线)的绘制;系统稳定性判据(Nyquist判据和对数判据);等M、等N圆图,尼柯尔斯图仅作一般了解;相稳定裕度和模稳定裕度的计算;明确最小相位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差别,明确截止频率和带宽的概念。 6.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主要内容:系统设计问题概述;串联校正特性及作用:超前、滞后;校正设计的频率法及根轨迹法;反馈校正的作用及计算要点;复合校正。 基本要求:校正装置的作用及频率法的应用;以串联校正为主,反馈校正为辅;以频率法为主,根轨迹法为辅;复合校正的应用。 7.线性连续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状态方程的列写;状态方程的解(矩阵指数及其性质);系统等价变换;状态方程与传递函数的关系;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性及其判据;动态方程的标准形(可控标准型、可观标准型);可控性、可观性分解;对偶原理,传递函数的最小实现;状态反馈及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及其设计;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性。 基本要求:上述主要内容中各点均要求,但仅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连续系统。 8. 非线性系统理论 主要内容:非线性系统动态过程的一般特征;典型非线性特性及其影响;谐波线性化及描述函数;用描述函数法研究系统稳定性和自激振荡;相轨迹的一般特点及绘制方法;线性系统的相轨迹;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绘制及分析。 基本要求:明确描述函数法的使用限制条件;典型环节描述函数;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激振荡;一、二阶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绘制及运动分析。 三、理论力学部分的考试大纲 1、几何静力学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受力分析,力系简化的基本方法和有关力学量的基本计算,平衡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问题,桁架内力的计算,平衡结构的静定性问题。 2、分析静力学 各种力(重力、弹性力、有势力、摩擦力、合力、等效力系)的功,约束及其分类、广义坐标和自由度、虚位移与虚功、理想约束、虚位移原理及其应用、有势力作用下质点系平衡位置的稳定性。 941 流体工热综合(2019年) 第一部分 工程流体力学(40%,60分) 一、考试范围及内容 1、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连续介质的概念,流体的基本性质,广义牛顿内摩擦定律,流线和迹线的概念,流线方程。 2、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平衡方程,自由面的形状,非惯性坐标系中静止液体的压力分布规律。 3、一维定常流动的基本方程 控制体和体系,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动量矩方程,伯努利方程,能量方程。 4、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粘性流体运动的两种流态,微分形式的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N-S方程的准确解,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5、边界层流动 边界层的概念和流动特征,边界层几种厚度的定义,平板边界层的积分方程及其解。 6、可压缩流动 可压缩流动的基本概念和流动特性,声速和马赫数,等熵可压缩流动的基本关系式,激波、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基本性质。 二、基本要求 1、对流体的力学特性(连续性、压缩性、粘性、粘性流体的应力)以及作用力的分类有清晰的概念。 2、熟悉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能够正确地列出流线方程和计算流动参数。 3、会建立一维定常流动的基本方程(连续方程、动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和能量方程)。能正确地运用这些基本方程解决简单的一维定常流动问题。 4、掌握判定流态(层流、湍流)的方法和湍流的最基本知识。了解粘性流体运动的特点、湍流的处理方法,掌握二维不可压粘性流体的N-S方程和雷诺方程。 5、掌握边界层的概念,会建立边界层积分关系式,并用平板边界层的计算方法对工程问题做近似估算。了解边界层分离的原因、后果及防止分离的一般方法。 6、理解可压缩流动的特点,掌握气流滞止参数、临界参数、速度系数及气动函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在气动参数计算中的作用。了解激波、压缩波和膨胀波的一般性质及对流动参数的影响。 第二部分 工程热力学(40%,60分) 一、考试范围及内容 1 、基本概念 热力学系统;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式、坐标图;工质的状态变化过程;功和热;热力循环。 2、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热力学能和总能;能量的传递和转化;焓;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能量方程式;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式;能量方程式的应用。 3、理想气体的性质 理想气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理想气体的比热容;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理想气体混合物。 4、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研究热力过程的目的及一般办法;定容过程;定压过程;定温过程;绝热过程;多变过程 5、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逆循环分析及其热效率;卡诺定理;熵参数、热过程方向的判据;熵增原理;熵方程;火用 参数的基本概念、热量火用;工质火用及系统火用平衡方程;热力学温标。 6、实际气体的性质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实际气体的偏差;范德瓦尔方程和R-K方程;对应态原理与通用压缩因子图。 7、气体动力循环 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办法;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提高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热效率的措施;喷气发动机循环。 8、蒸汽动力循环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再热循环;回热循环。 9、制冷循环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压缩蒸汽制冷循环;热泵循环。 二、基本要求 1、透彻理解和掌握以下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或体系),热力学状态、平衡状态、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功与热。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热力学能和总能的构成,理解热的微观过程,掌握功及功热之间转化的机理。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能量方程式、开口系统的能量方程式,理解推动功和流动功以及焓的意义,掌握闭口系统和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的应用。 3、掌握理想气体的概念和状态方程,掌握理想气体比热容、热力学能、焓和熵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理想气体混合物的相关计算方法。 4、掌握理想气体定容、定压、定温、绝热以及多变过程的计算方法。能对非稳态流动过程进行分析计算。 5、清楚地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各种不同表述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理解热力学温标,真正掌握熵的概念,掌握熵增原理和熵方程,掌握可逆和不可逆过程熵变的的计算方法,了解火用的概念,了解火用平衡方程和简单的计算。 6、掌握实际气体的范德瓦尔方程和R-K方程的运用以及方程引入参数的物理意义,了解临界点的物理意义和相关的临界参数,了解二氧化碳的p-v图,掌握对应态原理及使用通用压缩因子图。 7、掌握活塞式内燃机的奥托(定容加热)、狄塞尔(定压加热)和萨巴特(混合加热)等各种理想循环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燃气轮机装置循环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和实际循环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分析方法以及回热、中冷多级压缩和中间再热多级膨胀等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措施。掌握空气喷气发动机理想循环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了解提高喷气发动机循环功的措施。 8、了解朗肯循环以及再热循环和回热循环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9、掌握制冷系数,掌握压缩空气制冷循环、压缩蒸汽制冷循环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热泵循环。 第三部分 传热学(20%,30分) 一、考试范围及内容 1、绪论 传热传质学的研究对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热阻概念 2、稳定导热 导热基本概念及付立叶定律;导热系数及其影响因素;导热微分方程及单值性条件;导温系数;常物性的一维平壁;园筒壁导热;肋壁导热;接触热阻。 3、瞬态导热 瞬态导热的特点;集总参数法。 4、对流换热 牛顿冷却公式及换热系数;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及单值性条件;速度边界层与温度边界层;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的无因次化;相似理论及其在对流换热中的应用;强迫对流换热经验公式;自然对流换热;高速气流换热。 5、辐射换热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实际物体的辐射与吸收特性;灰体;基尔霍夫定律;任意放置的两黑表面的辐射换热及角系数;两表面及多表面(含重辐射壁面)组成的灰壳内的辐射换热;热屏;气体辐射。 二、基本要求 1、对三种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有非常明晰的理解,掌握各传热方式的基本特点,掌握热阻的计算方法。 2、灵活运用付立叶定律;恰当地给出导热微分方程及其边界条件;会求解常物性无内热源的一维稳定导热;掌握肋片效率的概念;了解接触热阻产生的原因及减小办法。 3、对非稳态导热的特点非常清楚;会用集总参数法求解非稳态导热问题。 4、掌握牛顿冷却公式、对流换热过程的物理本质及边界层的概念,理解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和边界层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熟悉对微分方程组无因次化的方法,了解相似理论及其在对流换热中的应用。能选用合适的公式进行对流换热问题的计算。掌握自然对流换热的物理本质和发生的条件。掌握高速气流换热的特点。 5、掌握辐射与辐射换热的基本概念、黑体辐射的四个基本定律、有效辐射与角系数概念及角系数的性质,会计算封闭灰包壳(含重辐射壁面)中的换热。 942 机械设计综合(2019年) 一、 总体要求 1、《材料力学》要求对工程设计中有关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有明确的认识,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基础》 要求考生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工作能力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具有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考试内容及范围 2.1 材料力学(70%,105分) 1、绪论: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及基本假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掌握内力,截面法,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的概念,掌握剪应力互等定理,胡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2、轴向拉压应力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拉压杆横截面与斜截面上的轴力与应力计算;掌握圣维南原理,掌握拉压杆的强度条件,材料在常温、静荷下的拉、压力学性能;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 3、 轴向拉压变形:掌握拉压杆的变形与叠加原理,桁架的节点位移;掌握拉压与剪切应变能概念;会求解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了解热应力和初应力概念。 4、扭转:掌握圆截面轴的扭转剪应力计算;掌握极惯性矩与抗扭截面模量,扭转强度条件,圆轴扭转变形,扭转刚度条件;会求解简单扭转静不定问题;了解非圆截面的扭转。 5、弯曲内力:掌握平面弯曲内力概念;能够计算较复杂受载下的内力,会利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画内力图。 6、弯曲应力:掌握弯曲正应力公式及其推导,弯矩和挠度曲线曲率半径的关系,抗弯截面模量,抗弯刚度。掌握梁的强度计算过程。了解弯曲剪应力、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一些措施。 7、弯曲变形 :掌握挠度和转角的概念、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的积分法、叠加法。理解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梁的刚度条件,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 8、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理解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分析,掌握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图解法。掌握广义虎克定律;掌握E、G、m关系。 9、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问题:掌握强度理论概念;掌握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了解强度理论的应用;掌握弯扭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弯扭拉(压)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10 、压杆的稳定性:理解弹性平衡稳定性的概念。掌握细长杆临界载荷的欧拉公式;掌握压杆稳定性校核;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11、疲劳与断裂:掌握交变应力与疲劳破坏、应力比、S-N曲线、持久极限的概念,了解提高疲劳强度的主要措施。 12、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了解常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电测和光弹)的原理和方法。 2.2机械设计基础(机设30%,45分) 1.掌握轴的类型、失效形式及设计要求;了解轴的常用材料、结构设计应考虑的问题和提高轴强度的措施;掌握轴的受力分析方法并可利用相当弯矩法进行轴的强度计算以及刚度计算;能够根据各种具体应用场合进行轴的结构设计。 2.了解齿轮传动机构的特点、应用及类型;了解齿轮传动五种失效形式的特点、形成机理及预防或减轻损伤的措施;熟练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理解载荷系数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掌握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基本理论、公式中各参数和系数的意义及确定方法。 3.了解摩擦的种类及其性质;了解滑动轴承的类型和结构特点;熟练掌握非流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方法。 4.了解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预紧与防松的原理及方法;掌握螺纹联接的失效形式、松螺栓联接、受横向载荷紧螺栓联接、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的理论与方法;了解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5.了解键联接、花键联接、无键联接、销联接的主要类型、原理及方法;掌握键联接、花键联接的失效形式与强度计算方法。 6.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结构和特点;明确其代号的意义和选用原则;掌握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基本额定寿命、基本额定动载荷、基本额定静载荷、极限转速、当量动载荷等概念;掌握角接触轴承轴向力的计算方法;掌握滚动轴承寿命计算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能进行滚动轴承组合结构设计。 三、考试题型 1.基本概念题: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问答。 2.分析和计算题。 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试卷共分四部分:1) 理论力学(动力学);2)机械原理;3)机械设计;4)自动控制原理,各部分满分均为50分。1)、2)部分为必答部分,3)、4)部分为选答部分,考生二选一作答。 961计算机基础综合共包括三门课程的内容: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分别占60分,50分、40分。所有课程均不指定参考书。 更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 |
||
复试科目 |
备注:学制2.5 年,全日制学习方式。 更多复试科目信息 | ||
同等学力 |
更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题型结构 |
更多题型结构 | ||
资料说明 |
更多资料说明 |
招生年份:2017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车辆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15 | 专业代码 : 080204 |
研究方向 |
01 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 0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03 车身设计及空气动力学 04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05 智能车辆 06 汽车轻量化技术 07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08 汽车环保与新能源技术 09 发动机增压与调节技术 10 汽车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 11 车辆传动与控制 12 多学科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13 汽车被动安全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941流体工热综合 或942机械设计综合 或951力学基础 或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
初试 |
941流体工热综合
工程流体力学(40%,60分); 工程热力学(40%,60分);传热学(20%,30分) 。 942机械设计综合 1、材料力学(70%,105分);机械设计基础(机设30%,45分); 2、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问答题、分析和计算题。 951力学基础 总分150分,理论力学部分占40%,材料力学部分占60% 。 更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 |
||
复试科目 |
备注:学制2.5年,全日制学习方式。
更多复试科目信息 |
||
同等学力 |
更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题型结构 |
更多题型结构 | ||
资料说明 |
更多资料说明 |
招生年份:2016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车辆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12 | 专业代码 : 80204 |
研究方向 |
01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 02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03车身设计及空气动力学 04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05智能车辆 06汽车轻量化技术 07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08汽车环保与新能源技术 09发动机增压与调节技术 10汽车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 11车辆传动与控制 12多学科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13汽车被动安全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941流体工热综合 或942机械设计综合 或951力学基础 或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
初试 |
951力学基础: 总分150分,理论力学部分占40%, 材料力学部分占60% 。 更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 |
||
复试科目 |
备注: 学制2.5年 更多复试科目信息 |
||
同等学力 |
更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题型结构 |
更多题型结构 | ||
资料说明 |
更多资料说明 |
招生年份:2015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车辆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15 | 专业代码 : 80204 |
研究方向 |
01 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 0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03 车身设计及空气动力学 04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05 智能车辆 06 汽车轻量化技术 07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08 汽车环保与新能源技术 09 发动机增压与调节技术 10 汽车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 11 车辆传动与控制 12 多学科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941流体工热综合或942机械设计综合或951力学基础或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
初试 |
951力学基础 总分150分,理论力学部分占40%, 材料力学部分占60% 。 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试卷共分四部分:1) 理论力学(动力学);2)机械原理;3)机械设计;4)自动控制原理,各部分满分均为50分。1)、2)部分为必答部分,3)、4)部分为选答部分,考生二选一作答。 (参考2014年考试大纲) 更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 |
||
复试科目 |
复试内容: 1、专业知识笔试主要包括“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和“汽车设计”三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任选其一), 主要参考书: 汽车设计(第4版),吉林大学, 王望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0 汽车理论(第5版),清华大学,余志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内燃机学(第3版),周龙保,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2-31 汽车构造(第3版),吉林大学,陈家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 随机振动,吴业森,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2、专业英语笔试包括汉译英和英译汉两部内容,主要考核考生对车辆工程专业英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更多复试科目信息 |
||
同等学力 |
更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题型结构 |
更多题型结构 | ||
资料说明 |
更多资料说明 |
招生年份:2014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车辆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8 | 专业代码 : 80204 |
研究方向 |
01 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 0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03 车身设计及空气动力学 04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05 智能车辆 06 汽车轻量化技术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
初试 |
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试卷共分四部分: 1) 理论力学(动力学); 2)机械原理; 3)机械设计; 4)自动控制原理,各部分满分均为50分。 1)、2)部分为必答部分,3)、4)部分为选答部分,考生二选一作答。 更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 |
||
复试科目 |
备注:学制2.5年 更多复试科目信息 | ||
同等学力 |
更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题型结构 |
更多题型结构 | ||
资料说明 |
更多资料说明 |
招生年份:2013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车辆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9 | 专业代码 : 80204 |
研究方向 |
01 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 0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03 车身设计及空气动力学 04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05 智能车辆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
初试 |
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试卷共分四部分:1) 理论力学(动力学);2)机械原理;3)机械设计;4)自动控制原理,各部分满分均为50分。1)、2)部分为必答部分,3)、4)部分为选答部分,考生二选一作答。 参考书: 1.《动力学》(第2版)1-7章 谢传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机械原理》,郭卫东,科学出版社,2010 3.《机械原理教学辅导与习题解答》,郭卫东,科学出版社,2010 4.《机械设计》 王之栎、马纲、陈心颐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5.《机械设计基础》(下册)第25-34章,吴瑞祥等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6.《自动控制原理》1-6章 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 或《自动控制原理》1-6章 孙虎章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更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 |
||
复试科目 |
复试内容含专业外语、专业课等相关知识,根据各招生学院的要求,可采取笔试和口试。 备注:学制2.5年 笔试内容(笔试时间150分钟,闭卷): 1、 专业及专业基础方面(满分100分): 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方面内容。 参考书如下: 1.汽车构造(上册)(第三版),陈家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汽车构造(下册)(第三版),陈家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3. 汽车理论 (第四版或第五版),余志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专业英语(满分50分):涉及汽车方面的英汉互译试题。 面试(每人15分钟)内容:包括:外语能力、综合素质、专业及专业基础等。 1. 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思想、入学动机、学习态度、分析应变能力、教育背景、知识面、对车辆工程专业的了解和热爱程度、个人爱好、兴趣及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合作精神等。 2. 专业及专业基础。全面考察考生本科期间专业及基础课程的掌握情况,包括:机械类、力学类、电子类、汽车专业相关课程等、毕业设计(针对往届生)、专业课程设计、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参加实习与实践环节的情况,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科技活动创新能力等。对非本学科专业方向的考生,要考核其对车辆工程学科领域知识的了解程度,其成绩单中车辆工程相关专业课的选修情况和成绩等。 3.外语能力。考察考生大学期间英语成绩,国家英语等级考试通过情况,考察考生的英语掌握和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科技文献翻译及口语、听力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更多复试科目信息 |
||
同等学力 |
更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题型结构 |
更多题型结构 | ||
资料说明 |
更多资料说明 |
招生年份:2012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车辆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13 | 专业代码 : 80204 |
研究方向 |
01 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 0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03 车身设计及空气动力学 04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05 智能车辆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
初试 |
971 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1、«动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谢传锋 2、«机械原理» 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郭卫东 《机械原理教学辅导与习题解答》 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郭卫东 3、«机械设计基础下册»(25-34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吴瑞祥等 4、«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1-6章 科学出版社出版 胡寿松 (或«自动控制原理»1-6章)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孙虎章) 更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 |
||
复试科目 |
注:学制2.5年。 更多复试科目信息 | ||
同等学力 |
更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题型结构 |
更多题型结构 | ||
资料说明 |
更多资料说明 |
招生年份:2011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车辆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14 | 专业代码 : 80204 |
研究方向 |
01 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 0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03 车身设计及空气动力学 04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05 智能车辆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
初试 |
971 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1、«动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谢传锋 2、«机械设计基础下册»(17-24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吴瑞祥等 3、«机械设计基础下册»(25-34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吴瑞祥等 4、«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1-6章 科学出版社出版 胡寿松 (或«自动控制原理»1-6章)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孙虎章) 更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 |
||
复试科目 |
更多复试科目信息 | ||
同等学力 |
更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题型结构 |
更多题型结构 | ||
资料说明 |
更多资料说明 |
手机登录/注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