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年份:2016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建筑学专业招生人数: 未公布 | 专业代码 : 81300 |
研究方向 | 陈天导师 01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02 生态城市规划 03 城市形态学 龚清宇导师 01 城市形态发生学 刘丛红导师 01 可持续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02 绿色建筑评价 03 中西当代建筑比较研究 刘庭风导师 01 景观建筑设计与理论 02 建筑历史 03 建筑文化 马蕙导师 01 建筑声学 02 声景观 03 噪声控制 彭一刚导师 01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青木信夫导师 01 城市与建筑历史研究 02 文化遗产保护 03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宋昆导师 01 人居环境与居住形态研究 02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 03 建筑教育 吴葱导师 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02 建筑遗产保护历史与理论 03 建筑遗产记录与测绘 王立雄导师 01 建筑节能与低能耗建筑 02 建筑光环境与城市照明 03 绿色建筑 王其亨导师 01 中国建筑史学史 02 中国建筑设计理论 03 历史建筑保护实践 04 中国建筑传统与理论 05 中外建筑文化比较 06 中外园林 王一平导师 01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02 绿色建筑与新能源 03 生态建筑中的被动技术 徐苏斌导师 01 文化遗产保护 02 中国近代建筑史 03 建筑设计及理论 杨昌鸣导师 01 建筑遗产保护 闫凤英导师 01 城镇化与住区发展研究 02 居住行为理论 03 可持续规划设计方法 严建伟导师 01 交通建筑及站域规划 02 文化教育类公共建筑设计 03 居住建筑及环境设计 张华导师 01 参数化、分形及拓扑理论 曾坚导师 01 绿色建筑设计与数字模拟方法 02 绿色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03 大型公共建筑与数字防灾 赵建波导师 01 空间认知 02 研究型设计 张加万导师 01 历史建筑保护 02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周恺导师 01 建筑空间设计与研究 朱能导师 01 建筑技能 02 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 03 室内环境品质 张颀导师 01 建筑设计及理论 02 建筑更新 03 宜居村镇 张于峰导师 01 清洁能源利用技术 02 室内环境与健康 03 生态建筑技术 张玉坤导师 01 聚落变迁与军事聚落 02 人居环境与都市农业 03 建筑遗产保护方法 冯仕达导师 01 建筑设计及理论 朱丽导师 01 低碳城镇的能源规划与技术路径 02 低碳建筑的设计与技术集成 林志宏导师 01 世界遗产和文化路线 02 文化景观和地域记忆 03 历史名城续永续发展 覃力导师 01 建筑设计 02 建筑创作理论研究 关瑞明导师 01 地域建筑研究 02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罗杰威导师 01 生态村落与可持续建筑理论研究 02 建筑学中的仿生与自然法则 03 中西方建筑理论研究与比较 严卫导师 01 绿色建筑 02 参数化设计 路红导师 01 建筑遗产保护 02 绿色建筑研究 康健导师 01 建筑声学 崔恺导师 01 本土建筑创作实践及其理论研究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备注: 实施申请-审核程序 申请-审核程序共分为申请阶段、审核阶段和录取阶段。 审核阶段: 主要分为外国语考核和综合考核两个过程 更多考试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 1.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2010年9月1日之前获得),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以硕士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须提交在报考专业已经学过的硕士课程成绩证明(包括全部必修课和学位课,且成绩合格),并提供在报考专业或相近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我校认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2篇,或在科学研究等本职工作中已取得重要成果,其中至少有一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 2.须提供硕士课程成绩证明材料以及两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报考专业或相近领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3.以硕士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通过专业考核后,安排组织加试政治理论课和两门专业课,满分均为100分,成绩须达到合格线。 更多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导师信息 | 更多导师信息 | ||
历年分数线 | 天津大学建筑学 专业考博录取分数线也是考博人应该非常关注的又一个重要的数据信息,... 更多分数线信息 | ||
录取比例 |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考博录取比例代表着你有多大的概率或者可能性考博成功,... 更多录取比例信息 | ||
难度系数 | 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考博难度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考博录取分数线、专业排名、学校排名,... 更多难度系数信息 | ||
研究生联系方式 | 对于跨校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考博信息资源还是比较匮乏的,如果能联系到一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更多研究生联系方式信息 |
招生年份:2015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建筑学专业招生人数: 未公布 | 专业代码 : 81300 |
研究方向 | 王其亨导师 01中国建筑史学史 02中国建筑设计理论 03历史建筑保护实践 04中国建筑传统与理论 05中外建筑文化比较 06中外园林 杨昌鸣导师 01东方建筑研究 02中外建筑文化比较 03建筑遗产保护研究 徐苏斌导师 01文化遗产保护 02中国近代建筑史 03建筑设计及理论 青木信夫导师 01城市与建筑历史研究 02文化遗产保护 03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彭一刚导师 01建筑美学及空间构图理论 02建筑设计方法论 03园林及景观设计 张玉坤导师 01人居环境与生态建筑研究(都市农业) 02聚落变迁与明长城军事聚落研究 03设计形态理论 04古代建筑与天文考古 张颀导师 01建筑更新 02建筑教育 宋昆导师 01居住建筑形态研究 02当代建筑思潮研究 03建筑教育研究 刘丛红导师 01中西当代建筑比较研究 02西方当代建筑理论 03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罗杰威导师 01数学与建筑 02建筑学中的仿生与自然法则 03可持续建筑中的低造价技术 04中西方当代建筑理论 严建伟导师 01城市租界地历史建筑改造与更新 02居住街区环境与形态研究 03交通建筑研究及交通枢纽站域规划与开发研究 孔宇航导师 01当代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02非线性有机建筑研究 张华导师 01现代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 02分形与拓扑、混沌理论及参数化设计 王一平导师 01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02绿色建筑与新能源 03生态建筑中的被动技术 张于峰导师 01城镇生态建设技术 02建筑能源高效与清洁利用技术 03资源绿色回收与循环再利用 朱能导师 01建筑技能 02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 03室内环境品质 朱丽导师 01低碳城镇的能源规划与技术路径 02低碳建筑的设计与技术集成 龚清宇导师 01城市形态发生学 陈天导师 01城镇形态构成方法学 02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整合技术 曾坚导师 01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创作理论 02大型公共建筑的数字减灾防灾理论 03绿色建筑理论与生态技术方法 王立雄导师 01建筑光环境研究 02城市照明设计研究 03建筑节能研究 张加万导师 01历史建筑保护 02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闫凤英导师 01居住行为理论 02住宅与居住空间研究 03可持续设计与规划 崔恺导师 01本土建筑创作实践及其理论研究 周恺导师 01建筑空间设计与研究 康健导师 01建筑声学 02环境声学与声景 03其它交叉学科研究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一)外国语考核办法 1.满足下述标准之一,可认定外国语成绩合格(成绩应在2010年1月1日之后取得): 大学英语六级成绩达到425分 托福85分以上; 雅思5.5分以上; 留学经历和小语种由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单独认定。留学经历认定方式根据留学国家、留学年限、从事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小语种根据权威机构的能力测试成绩单(认定证书)进行认定。 2.对不满足认定标准的,需参加在天津大学研究生数字化教学(e-Learning)平台进行外国语测试,学院根据考试结果划定成绩合格线。 (二)综合考核办法 每个考生准备PPT进行汇报: 内容围绕硕士阶段的科研课题或主持的重要项目,阐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可行性,以及取得的成果等; 另外也需展示攻读博士学位的规划。 更多考试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更多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招生年份:2014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建筑学专业招生人数: 未公布 | 专业代码 : 81300 |
研究方向 | 01中国建筑史学史 02中国建筑设计理论 03历史建筑保护实践 04中国建筑传统与理论 05中外建筑文化比较 06中外园林 07东方建筑研究 08中外建筑文化比较 09建筑遗产保护研究 10文化遗产保护 11中国近代建筑史 12建筑设计及理论 13城市与建筑历史研究 14文化遗产保护 15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16建筑美学及空间构图理论 17建筑设计方法论 18园林及景观设计 19人居环境与生态建筑研究(都市农业) 20聚落变迁与明长城军事聚落研究 21设计形态理论 22古代建筑与天文考古 23建筑更新 24建筑教育 25本土建筑创作实践及其理论研究 26居住建筑形态研究 27当代建筑思潮研究 28建筑教育研究 29中西当代建筑比较研究 30西方当代建筑理论 31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32数学与建筑 33建筑学中的仿生与自然法则 34可持续建筑中的低造价技术 35中西方当代建筑理论 36城市租界地历史建筑改造与更新 37居住街区环境与形态研究 38交通建筑研究及交通枢纽站域规划与开发研究 39当代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40非线性有机建筑研究 41现代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 42分形与拓扑、混沌理论及参数化设计 43建筑空间设计与研究 44绿色建筑设计及技术 45建筑节能及绿色能源的建筑应用技术 46建筑构造技术及建筑工业化 47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48绿色建筑与新能源 49生态建筑中的被动技术 50城镇生态建设技术 51建筑能源高效与清洁利用技术 52资源绿色回收与循环再利用 53建筑声学 54环境声学与声景 55其它交叉学科研究 56建筑技能 57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 58室内环境品质 59绿色建筑数字化设计与评估 60低碳建筑技术与经济 61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利用技术 62城市形态发生学 63城镇形态构成方法学 64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整合技术 65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创作理论 66大型公共建筑的数字减灾防灾理论 67绿色建筑理论与生态技术方法 68建筑光环境研究 69城市照明设计研究 70建筑节能研究 71历史建筑保护 72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01-18、23-31、36-61、68-70方向: ①1101英语、1102日语、1103俄语 选一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 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19-22、32-35、62-67、71、72方向: ①1101英语 ②2001专业基础测试 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更多考试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更多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招生年份:2013 | 本院系招生人数: 49 | 建筑学专业招生人数: 未公布 | 专业代码 : 81300 |
研究方向 | 01中国建筑史学史 02中国建筑设计理论 03历史建筑保护实践 04中国建筑传统与理论 05中外建筑文化比较 06中外园林 07东方建筑研究 08中外建筑文化比较 09建筑遗产保护研究 10文化遗产保护 11中国近代建筑史 12建筑设计及理论 13城市与建筑历史研究 14文化遗产保护 15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16建筑美学及空间构图理论 17建筑设计方法论 18园林及景观设计 19人居环境与生态建筑研究(都市农业) 20聚落变迁与明长城军事聚落研究 21设计形态理论 22古代建筑与天文考古 23建筑更新 24建筑教育 25本土建筑创作实践及其理论研究 26居住建筑形态研究 28当代建筑思潮研究 29建筑教育研究 30中西当代建筑比较研究 31西方当代建筑理论 32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33数学与建筑 34建筑学中的仿生与自然法则 35可持续建筑中的低造价技术 36中西方当代建筑理论 37城市租界地历史建筑改造与更新 38居住街区环境与形态研究 39交通建筑研究及交通枢纽站域规划与开发研究 40当代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41非线性有机建筑研究 42现代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 43分形与拓扑、混沌理论及参数化设计 44建筑空间设计与研究 45绿色建筑设计及技术 46建筑节能及绿色能源的建筑应用技术 47建筑构造技术及建筑工业化 48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49绿色建筑与新能源 50生态建筑中的被动技术 51城镇生态建设技术 52建筑能源高效与清洁利用技术 53资源绿色回收与循环再利用 54建筑声学 55环境声学与声景 56其它交叉学科研究 57建筑技能 58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 59室内环境品质 60绿色建筑数字化设计与评估 61低碳建筑技术与经济 62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利用技术 63城市形态发生学 64城镇形态构成方法学 65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整合技术 66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创作理论 67大型公共建筑的数字减灾防灾理论 68绿色建筑理论与生态技术方法 69建筑光环境研究 70城市照明设计研究 71建筑节能研究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01-18、23-32、37-44方向 ①1101英语、1102日语、1103俄语 选一②2228建筑历史理论及当代建筑思潮 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19-22、33-36、63-68方向 ①1101英语 ②2228建筑历史理论及当代建筑思潮 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45-62、69-71方向 ①1101英语、1102日语、1103俄语 选一②2229建筑技术与理论 ③3001专业综合测试 更多考试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初试结束后进行复试,复试包括专业综合测试和面试,复试工作由报考学院组织,复试办法将在复试前公布。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人员,在复试时还须加试(笔试)政治理论和报考专业两门硕士阶段主干课程。 考试科目“3001专业综合测试”放在复试中进行,测试方式和内容由报考学院自行确定。各位考生务必在考前与报考学院取得联系。 更多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招生年份:2012 | 本院系招生人数: 49 | 建筑学专业招生人数: 未公布 | 专业代码 : 8130049 |
研究方向 | 01中国建筑史学史 02中国建筑设计理论 03历史建筑保护实践 04中国建筑传统与理论 05中外建筑文化比较 06中外园林 07东方建筑研究 08中外建筑文化比较 09建筑遗产保护研究 10文化遗产保护 11中国近代建筑史 12建筑设计及理论 13城市与建筑历史研究 14文化遗产保护 15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16建筑美学及空间构图理论 17建筑设计方法论 18园林及景观设计 19人居环境与生态建筑研究(都市农业) 20聚落变迁与明长城军事聚落研究 21设计形态理论 22古代建筑与天文考古 23建筑更新 24建筑教育 25本土建筑创作实践及其理论研究 26传统居住形态研究 27现代居住建筑研究 28当代建筑思潮研究 29建筑教育研究 30中西当代建筑比较研究 31西方当代建筑理论 32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33数学与建筑 34建筑学中的仿生与自然法则 35可持续建筑中的低造价技术 36中西方当代建筑理论 37城市租界地历史建筑改造与更新 38居住街区环境与形态研究 39交通建筑研究及交通枢纽站域规划与开发研究 40当代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41非线性有机建筑研究 42现代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 43分形与拓扑、混沌理论及参数化设计44建筑空间设计与研究 45绿色建筑设计及技术 46建筑节能及绿色能源的建筑应用技术 47建筑构造技术及建筑工业化 48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49绿色建筑与新能源 50生态建筑中的被动技术 51城镇生态建设技术 52建筑能源高效与清洁利用技术 53资源绿色回收与循环再利用 54建筑声学 55环境声学与声景 56其它交叉学科研究 57建筑技能 58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 59室内环境品质 60绿色建筑数字化设计与评估 61低碳建筑技术与经济 62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利用技术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方向:04-06、16-18 ①1101英语、1102日语、1103俄语 选一②2228建筑历史理论及当代建筑思潮 ③3340建筑设计 方向:01-03、07-15 ①1101英语、1102日语、1103俄语 选一②2228建筑历史理论及当代建筑思潮 ③3339仿古建筑设计 方向:19-22 ①1101英语 ②2228建筑历史理论及当代建筑思潮 ③3340建筑设计 方向:23-32 ①1101英语、1102日语、1103俄语 选一②2228建筑历史理论及当代建筑思潮 ③3340建筑设计 方向:33-36 ①1101英语 ②2228建筑历史理论及当代建筑思潮 ③3340建筑设计 方向:37-44 ①1101英语、1102日语、1103俄语 选一②2228建筑历史理论及当代建筑思潮 ③3340建筑设计 方向:45-51 ①1101英语、1102日语、1103俄语 选一②2229建筑技术与理论 ③3340建筑设计、3342建筑物理环境设计 选一 方向:52 ①1101英语、1102日语、1103俄语 选一②2229建筑技术与理论、2237高等热力学(Ⅱ) 选一 ③3309热能工程基础、3340建筑设计、3342建筑物理环境设计 选一 方向:53-62 ①1101英语、1102日语、1103俄语 选一②2229建筑技术与理论 ③3340建筑设计、3342建筑物理环境设计 选一 更多考试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1101英语 大学英语精读(修订本)第五、六册,总主编董亚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2237高等热力学(II) 1、 热力学分析,朱明善,陈宏芳,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热力学原理,谢锐生,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 3、 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原理及工程应用,杨东华,科学出版社,1898. 4、 FUNDMNTALS OF ENGINEEANG THERMODYNAMICS, 2nd edition, John R. Howell, Richard O. Buckius, McGraw-Hill, Inc. New York, 1992, 5、《高等工程热力学》,苏长逊等著 3309热能工程基础 1、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廉乐明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三版):彦启森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供热工程(第三版):贺平,孙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更多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手机登录/注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