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年份:2020 | 本院系招生人数: 29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16 | 专业代码 : 080500 |
研究方向 |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 核电重大装备用钢 02 交通装备用钢 03 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钢的强韧化理论 04 海洋油气钻采与储运用钢工艺技术研究 05 海洋工程用钢焊接技术及性能控制机理研究 06 电站金属材料与评价 07 高性能钢铁材料组织与工艺 08 钢铁材料在海洋环境的腐蚀机理研究 09 海洋工程用钢的表面处理技术研究 10 基于跨尺度计算与数据挖掘的硼化物基复合材料、催化材料及高温合金的设计与制备 11 海洋工程用低密度钢的组织调控 12 高品质钢铁材料品种开发与质量优化 13 超高强韧钢设计与组织性能调控、新一代汽车用钢研发与应用技术研究 14 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先进钢铁材料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01 外语水平考核②2001 专业水平考核③3001 综合素质考核 更多考试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备注:按一级学科招生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更多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导师信息 | 01杨滨 02赵爱民 03-05尚成嘉 06-07王西涛 08-09杨善武 10尹海清 11王学敏 12武会宾 13赵征志 14毛新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更多导师信息 | ||
历年分数线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考博录取分数线也是考博人应该非常关注的又一个重要的数据信息,... 更多分数线信息 | ||
录取比例 |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博录取比例代表着你有多大的概率或者可能性考博成功,... 更多录取比例信息 | ||
难度系数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博难度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考博录取分数线、专业排名、学校排名,... 更多难度系数信息 | ||
研究生联系方式 | 对于跨校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考博信息资源还是比较匮乏的,如果能联系到一个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更多研究生联系方式信息 |
招生年份:2016 | 本院系招生人数: 26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18 | 专业代码 : 80500 |
研究方向 | 01 高硅电工钢制备加工技术 02 先进特殊钢(铁基粉末冶金,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粉末不锈钢,粉末高速钢) 03 交通装备用钢 04 核电重大装备用钢 05 交通装备用钢 06 钢铁材料加工工艺及装备研究 07 特厚材料的组织性能控制技术 08 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钢的强韧化理论 09 海洋油气钻采与储运用钢工艺技术研究 10 海洋工程用钢焊接技术及性能控制机理研究 11 钢铁材料在海洋环境的腐蚀机理研究 12 海洋工程用钢的表面处理技术研究 13 电站金属材料与评价 14 高性能钢铁材料组织与工艺 15 微注射成形制备微型金属和陶瓷零件的研究 16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无钨硬质合金的材料设计及其制备研究 17 牙科修复用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研究 18 基于材料基因组工程的材料数据整合和材料大数据的挖掘分析的探索 19 海洋工程用低密度钢的组织调控 20 经济型低温用钢的组织性能研究 21 交通装备用钢 22 材料加工新工艺新技术 23 微/纳结构材料设计与研发 24 新能源结构材料研发与开发 25 高强汽车用钢成型过程中的本构关系研究 26 板材成型工艺及成型过程中变形、传热及组织演变的研究 27 板带材轧制工艺及板形控制研究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01 英语 或 1002 俄语 或 1003 日语 或 1004 德语 ②2014 数理方程 或 2015 数理统计 或 2019 物理化学B 或 2022 金属学 或 2023 科学与工程计算 或 2027 材料物理基础 或 2028 统计物理A 或 2032 高分子物理 或 2055 传输原理 ③3010 金属凝固 或 3021 材料科学基础 或 3022 铁磁学 或 3023 粉末冶金 或 3025 塑性加工原理 或 3029 陶瓷、耐火材料导论 或 3032 固体物理A 或 3033 金属物理 或 3037 金属腐蚀学 或 3041 材料连接理论 或 3042 材料化学 或 3098 功能高分子材料 01:①选一②2022 ③3010 或 3025 02、08-12、15-20:①选一②选一③选一 03:①选一②选一③3025 04:①1001 ②2014 或 2015或 2019 ③3021 或 3032 或 3037 05-07、21-24:①1001 ②选一③选一 13-14:①1001 英语②除2023、2055外选一③选一 25-27:①1001 英语②除2032外选一③3010或3021或3023或3025或3041 更多考试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注:按一级学科招生 01-14、13、14:可以实行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研究生 更多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招生年份:2015 | 本院系招生人数: 35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29 | 专业代码 : 80500 |
研究方向 | 02 连铸连轧工艺与组织性能控制 03 塑性加工数值模拟与优化 04 先进钢铁材料工艺与组织性能 05 金属材料半固态加工 06 现代汽车板工艺及成形理论与技术 07 高硅电工钢制备加工技术 08 航空用超高强韧钢(强韧化机理研究) 09 先进特殊钢(铁基粉末冶金,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粉末不锈钢,粉末高速钢) 10 交通装备用钢 11 高温材料 12 核电重大装备用钢 13 交通装备用钢 14 钢铁材料加工工艺及装备研究 15 特厚材料的组织性能控制技术 16 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钢的强韧化理论 17 海洋油气钻采与储运用钢工艺技术研究 18 海洋工程用钢焊接技术及性能控制机理研究 19 钢铁材料在海洋环境的腐蚀机理研究 20 海洋工程用钢的表面处理技术研究 21 电站金属材料与评价 22 高性能钢铁材料组织与工艺 37 微注射成形制备微型金属和陶瓷零件的研究 38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无钨硬质合金的材料设计及其制备研究 39 牙科修复用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研究 40 基于材料基因组工程的材料数据整合和材料大数据的挖掘分析的探索 23 轧制技术与组织性能控制 24 钢的组织性能综合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及新产品开发 25 金属的塑性加工与成型过程模拟仿真 26 功能钢铁材料研究及开发 27 绿色功能涂层镀层的研究与开发 28 油气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 29 电站金属材料的老化损伤机理及寿命预测 30 海洋工程用低密度钢的组织调控 31 经济型低温用钢的组织性能研究 32 中子与同步辐射技术在金属材料损伤行为研究中应用 33 金属材料形变与相变行为研究 34 中子衍射技术在关键工程部件损伤评估应用 35 交通装备用钢 36 交通装备用钢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01 英语 或 1002 俄语 或 1003 日语 或 1004 德语 ②2014 数理方程 或 2015 数理统计 或 2019 物理化学B 或 2022 金属学 或 2023 科学与工程计算 或 2027 材料物理基础 或 2028 统计物理A 或 2032 高分子物理 或 2055 传输原理 ③3010 金属凝固 或 3021 材料科学基础 或 3022 铁磁学 或 3023 粉末冶金 或 3025 塑性加工原理 或 3029 陶瓷、耐火材料导论 或 3032 固体物理A 或 3033 金属物理 或 3037 金属腐蚀学 或 3041 材料连接理论 或 3042 材料化学 或 3098 功能高分子材料" 02-06方向: ①1001②2022③3025 07方向: ①选一②2022③3010或3025 08方向: ①1001②选一③3021或3032或3033 09方向: ①选一②选一③选一 10方向: ①选一②选一③3025 11方向: ①选一②选一③选一 12方向: ①1001②2014或2015或2019③3021或3032或 3037 13方向: ①1001②选一③选一 14-15方向: ①1001②选一③选一 16-18方向: ①选一②选一③选一 19-20方向: ①选一②选一③选一 21-22方向: ①1001②2014或2015或2019或2022或2027或 2028或2032③选一 37-40方向: ①选一②选一③选一 23-28方向: ①选一②选一③选一 29方向: ①1001②2014或2015或2019或2022或2027或 2028或2032③选一 30方向: ①选一②选一③选一 31方向: ①选一②选一③选一 32-34方向: ①1001②2014或2015或2019或2022或2027或 2028③3010或3021或3022或3023或3025或3032或3033或3037或3041或3042 35方向: ①1001②选一③选一 36方向: ①1001②选一③选一 更多考试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 按一级学科招生。该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1-12,19-20,32-34方向: 可以试行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研究生 更多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招生年份:2014 | 本院系招生人数: 10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6 | 专业代码 : 80500 |
研究方向 | 01 纳米信息器件及系统 02 纳米能源材料与技术 03 计算材料学 04 先进钢铁材料 05 金刚石膜复合材料电子器件应用研究 06 高性能薄膜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07 金属永磁材料 08 高温材料蠕变微观机制 09 高合金钢及冶金过程组织性能预报技术 10 金属涂镀层技术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考试方式:采取申请—考核制 更多考试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时对考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专业外语水平、外语听说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思想政治品德、心理健康情况等进行考察;考生要向复试组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本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研究工作设想等。 备注: 1.原则上只招收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全日制非在职)的考生; 2.一、二组方向招收与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三组招收与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报考时从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四组钢铁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只招收联合培养考生1名,报考时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更多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招生年份:2013 | 本院系招生人数: 10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7 | 专业代码 : 80500 |
研究方向 | 一组: 1.纳米信息器件及系统 2.纳米能源材料与技术 3.计算材料学 4.先进钢铁材料 二组: 1.金刚石膜复合材料电子器件应用研究 2.高性能薄膜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三组: 1.新一代镍基和钴基高温合金 2.先进飞秒激光材料加工 3.重大工程材料的服役行为与寿命预测 4.先进钢铁及有色金属材料创新工艺 四组: 1.金属永磁材料 2.高温材料蠕变微观机制 3.高合金钢及冶金过程组织性能预报技术 4.金属涂镀层技术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考试方式:采取申请—考核制 更多考试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时对考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专业外语水平、外语听说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思想政治品德、心理健康情况等进行考察;考生要向复试组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本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研究工作设想等。 备注: 1.原则上只招收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全日制非在职)的考生; 2.一、二组方向招收与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报考时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三组招收与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报考时从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四组钢铁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只招收联合培养考生1名,报考时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更多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手机登录/注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