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年份:2020 | 本院系招生人数: 56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56 | 专业代码 : 080500 |
研究方向 |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招生人数56 ,其中拟招定向就业人数6 01 材料基因工程理论与技术 02 金属控制凝固与控制成形基础理论 03 金属短流程加工新技术新工艺 04 材料制备加工技术的智能化 05 金属挤压理论与技术 06 先进金属层状复合材料 07 新型高温合金成形加工技术 08 特殊钢制备加工工艺 09 基于腐蚀大数据的材料失效机理与高品质耐蚀钢开发 10 薄液电化学理论与大气腐蚀防护基础研究 11 相电化学理论与材料土壤腐蚀机理研究 12 材料海洋腐蚀与寿命评估 13 材料腐蚀基因组工程基础研究 14 高分子材料环境老化规律与机理 15 典型工业环境腐蚀与防护 16 先进有机涂层及表面技术 17 微生物腐蚀及防护 18 多元气体—固体颗粒腐蚀交互作用机理 19 油气田冲刷腐蚀、控制和寿命评估 20 耐蚀金属材料及涂层耐蚀机理 21 新能源材料及微/纳米电化学 24 应力腐蚀 25 氢脆与氢致开裂 26 材料失效分析与控制技术 27 腐蚀与断裂的跨尺度研究 28 腐蚀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29 铁电陶瓷的多场耦合失效 30 低维材料的纳米力学研究 31 金属凝固与控制 32 铜包铝和碳纤维充芯连铸 33 金刚石铜热管理材料制备 34 有色金属的粉末冶金 35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 36 弥散强化材料 37 耐蚀耐磨涂层 38 先进粉末冶金成形技术(粉末注射成形、高速压制、3D打印) 39 高性能粉末冶金结构材料(铁基和铝基合金、高温合金、难熔金属与硬质合金) 40 高导热电子封装材料、新能源材料 41 粉体材料设计与高通量制备技术 42 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设计 43 轻质高温结构材料开发与应用 44 管道等材料的腐蚀与控制、安全评估 45 纳米材料/绿色表面纳米处理技术 46 电极材料/电化学工程/新能源 47 磁功能材料 48 材料循环利用理论与技术 49 危险固废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50 报废汽车资源化技术 51 先进陶瓷基与金属基复合材料 52 高性能电子封装材料 53 粉末冶金新材料与技术 54 高性能海洋工程材料 55 金刚石膜复合材料电子器件应用研究 56 高性能薄膜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57 单晶金刚石制备技术研究 58 环境断裂(氢脆与应力腐蚀)理论 59 抗氢脆高强钢的设计技术 60 材料基因组工程技术 61 材料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技术 62 材料数据库技术 63 机器学习算法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64 粉末注射成形技术 65 氮化铝陶瓷的研究与应用 66 高性能粉末冶金精密合金 67 难熔金属的精密成形与应用 68 轻合金材料表面工程 69 金属的强化、耐磨和复合处理 70 残余应力及涂层特殊性能表征机理 71 新型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 72 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 73 纳米材料与器件 74 陶瓷及陶瓷表面金属化 75 等离子技术在粉体制备与改性中的应用 76 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制备及表征 77 超硬材料与工具 78 纳米材料合成技术 79 新型电池及材料 80 制氢、储氢材料及应用 81 铁电材料的多场耦合机理与高性能制冷器件 82 电磁及多物理场超材料 83 无机功能材料的跨尺度设计与高通量研发 84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85 太阳能转换材料 86 半导体量子点 87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88 新型铁电薄膜与光电薄膜 89 生物材料的服役性能 90 摩擦磨损 91 高强钢延迟断裂机理 92 高性能高熵合金制备和使役行为研究 93 腐蚀起源的微纳尺度研究 94 基于工业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材料服役损伤与控制 95 能源工业腐蚀与环境断裂机理与防护技术 96 多重智能响应型液晶弹性体的分子设计与制备 97 全柔性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构筑与光调控性能 98 5G通讯用高分子液晶材料的制备与构效关系调控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01 外语水平考核②2001 专业水平考核③3001 综合素质考核 更多考试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备注:"其中顺德研究生院拟招人数1人;
38-43曲选辉另外招收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 47-50另外招收与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 71-73其中顺德研究生院拟招人数1人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数学②“高分子物理与化学”或“材料合成与制备”或“材料结构”或“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或“材料加工新技术新工艺”五者任选一。 更多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导师信息 | 01-08谢建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新华 09-21李晓刚 杜翠薇 柳伟 董超芳 吴俊升 黄运华 肖葵 张达威 24-30"乔利杰 李金许" 31-33吴春京 34-37郭志猛 38-43曲选辉 路新 任淑彬 44-46孟惠民 47-50张深根 51-54何新波 55-57李成明 58-63宿彦京 64-67秦明礼 68-70张津 71-73范丽珍 74-77郝俊杰 78-80李平 81-83白洋 84-88田建军 张林兴 89-91岩雨 92-93骆鸿 94-95张雷 96-98杨槐 更多导师信息 | ||
历年分数线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考博录取分数线也是考博人应该非常关注的又一个重要的数据信息,... 更多分数线信息 | ||
录取比例 | 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博录取比例代表着你有多大的概率或者可能性考博成功,... 更多录取比例信息 | ||
难度系数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博难度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考博录取分数线、专业排名、学校排名,... 更多难度系数信息 | ||
研究生联系方式 | 对于跨校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考博信息资源还是比较匮乏的,如果能联系到一个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更多研究生联系方式信息 |
招生年份:2014 | 本院系招生人数: 8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3 | 专业代码 : 80500 |
研究方向 | 01 新型锆基核结构材料探索 02 超高强韧钢多层次跨尺度设计 03 铝合金析出相与强化机理研究 04 铈基大块非晶合金热力学分析及成分设计 05 Ti-V基储氢合金相平衡与相稳定性研究 06 金属塑性成形新技术 07 材料热处理过程变形控制与性能研究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考试方式:采取申请—考核制 更多考试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时对考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专业外语水平、外语听说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思想政治品德、心理健康情况等进行考察;考生要向复试组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本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研究工作设想等。 更多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招生年份:2013 | 本院系招生人数: 8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3 | 专业代码 : 80500 |
研究方向 | 一组: 1.新型锆基核结构材料探索 2.超高强韧钢多层次跨尺度设计 3.铝合金析出相与强化机理研究 4.铈基大块非晶合金热力学分析及成分设计 二组: 1.金属塑性成形新技术 1.材料热处理过程变形控制与性能研究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考试方式:采取申请—考核制 更多考试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时对考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专业外语水平、外语听说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思想政治品德、心理健康情况等进行考察;考生要向复试组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本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研究工作设想等。 备注: 1.只招收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全日制非在职)的考生 2.一组 招收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培养博士1名 , 报考时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二组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博士生导师,只招收联合培养考生1名, 报考时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该导师 更多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手机登录/注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