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教育(文登考研)-永远做值得您信赖的考研品牌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012-02-29 17:0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摘要: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学院简介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主要院系之一,共有教职员工 117 人,人才荟萃,拥有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其中院士 6 人,教授 57 人( 包括 博士生导师 35 人),副教授 33 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学院简介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主要院系之一,共有教职员工117人,人才荟萃,拥有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其中院士6人,教授57人(包括博士生导师35人),副教授33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3.64%,具有硕士学位的占24.24%。一批年轻的学术带头人正在成长,他们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和国土资源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50多年来,我院培养了大批的高级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近20名,许多优秀毕业生成为科技骨干、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有的还担任党和国家政府部门的领导人。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学院初步建成了以地质、资源为主要特色,以理为主,理工结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目前有学科10个,包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第四纪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科学技术史。其中矿物学岩石学与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化学4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3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本科招生有4个专业: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察工程(固体矿产)、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院在16个学科约150个研究方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此外学院还接收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博士后研究人员。学院现有本科生781人,硕士研究生399人,博士研究生327人,另外工程硕士512人。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11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的配套建设,学院在战略上重点发展地球物质科学、地球动力学及全球事件和矿产普查与勘探3个学科群。

 

   学院下属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地球化学、矿物与岩石、矿床与勘探、地学信息技术、第四纪地质7个教研室,基础地质、地球化学、岩石与矿物、地质信息技术(地理信息、遥感)4个教学实验室和生物地质与沉积学实验室、构造过程定量化研究实验室、第四纪生态环境实验室、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验室和地球化学实验室和矿物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此外,还有结合“211工程”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国土资源部岩石圈构造与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教育部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国土资源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与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在学校领导之下,通过学科专业调整和资源优化,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全体师生正以新的姿态,为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努力拼搏。

"211"工程学科建设情况

 

  (一)、建设经费

 

   “九五”期间,由国家计委、财政部与国土资源部,共向我校“211工程”的重点学科投入建设经费8000万元。公共服务体系12000万元。

    重点学科经费:地大(北京)4100万元 地大(武汉)3900万元。

 

   (二)、仪器设备购置

 

   “九五”期间购置的价值为4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2台,百万元以上仪器设备6台。已拥有国内目前最完备的物质组份、晶体结构的系列化高精度分析测试仪器。

 

   (三)、“九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成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各类教材与专著共101部;获得科研项目341项,科研经费7000万元;获创造发明专利2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1项;在国际地球科学各学术机构任职的共25人次;出国进修的近百人。

 

    一批国家级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在地大(北京)的“211工程”建设中应运而生,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如:

 

    1、青藏高原深部探测成果,引起国际地学界的重视

 

   “地学探测技术”项目在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深部剖面及综合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包括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被誉为“开启现代地球动力学和研究当代重大地学基础问题的‘金钥匙’”多次受到教育部领导和211部际领导小组的肯定。

 

    2、《中国层序地层研究》经典著作即将问世

 

    由王鸿祯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编写的《中国层序地层研究》专著,即将出版。该专著约60万字,含240多幅插图,40多个图表,52个彩色图版。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在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化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以《中国层序地层研究》专著为核心的层序地层系列研究成果,在地层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地质时代划分方面,在多学科的相互结合和交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绩。

 

    3、成矿系统与区域成矿学研究,形成系列成果

 

    系统出版了《成矿系统研究》、《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区域成矿学》等7部专著,在国内外权威性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国际联机SCI检索系统5篇,EI检索2篇,ISR检索1篇,Georef检索30篇,CA检索14篇,获多项大奖。

 

    4、“岩石探针与深部过程—中国东部岩石圈巨大减薄事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该项成果的先进性表现为:中国东部岩石圈巨大减薄事件(19841988),较国外同行(英国学者Manzies,1993)早提出59年。其代表性著作《大陆根-柱构造—地球动力学的钥匙》被要求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Geoscience Review);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5、“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学说,独树一帜

 

    以陈光远教授为首的学科群体多年来在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领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工作,成功地建立了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理论体系与系统的工作方法,并积极推动其实际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国内外学术界赞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最新内容
热点资讯
回到顶部 购物车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