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教育(文登考研)-永远做值得您信赖的考研品牌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导师介绍(一)

2012-03-04 09:5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摘要:北京化工大学导师介绍(一) 高正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获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英国萨利大学 Hans Miiller-Sterinhagen 教授及 John?M?Smith 教授指导下进行博士后学习研究。主要从事搅拌反应器的基础研究及工业应用的研

北京化工大学导师介绍(一)

 高正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获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英国萨利大学Hans Miiller-Sterinhagen教授及John?M?Smith教授指导下进行博士后学习研究。主要从事搅拌反应器的基础研究及工业应用的研究,在研究方面主要侧重于非常温体系气液固三相体系的混合、微观混合及反应、CDF数值模拟、新型大型聚合反应器的开发及工业放大方面的研究工作。参加并完成了国家、部委八五、九五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三十篇,曾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十几项搅拌反应器的工程研究开发工作。

 

 

陈标华,男,1963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化工学会常务理事,《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编委。2000年、2002年分别在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NIVERSITY OF WASHINFTON作高级访问学者。在国内外杂志和会议发表论文130篇,其中被SCI收录22篇、EI收录42篇;省部级鉴定4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负责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面上基金、973、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十余项。现主要从事工业催化、新型反应技术、绿色化学及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辉,1964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分别于19848月、19893月和19963月在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63月在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作博士后研究。20041月至6月荷兰Amsterdam大学化工系高级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多相反应工程和计算化学工程,多年从事多相反应器性能实验研究和模型化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过多项科研任务,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以及横向协作项目等,曾获得中国高校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一项,近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有多篇被SCIEI收录。

 

郑丹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传热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热力学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化工热力学与环境友好的高效能源利用技术的拓展研究,涉及流体热力学、热泵技术、过程模拟与分析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前沿交叉领域。承担了多项“973”、自然科学基金等部委项目,以及多项产业应用课题的项目。出版教材2部,科普读物1部,参与2部百科全书和手册词条的撰写;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百余篇;提出国家发明专利7项等。

 

张泽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超临界流体技术专业学组委员,《过程工程学报》、《安全与环境学报》、《石化技术与应用》编委。张泽廷教授先后师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余国琮院士,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871989年在汪家鼎院士指导下在清华大学化工系作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化学工程领域内的教学和研究,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陈建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化工系主任。1965年生,主要研究方向:纳米材料、超重力反应工程与技术。1992年在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6月在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19947月至今在北京化工大学工作。曾任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化工系客座教授,新加坡环境科技研究院任研究员。国家“863”计划特种功能材料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863”计划纳米材料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颗粒研究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副主任编委,《化工学报》、《化工进展》、《功能材料》编委,中国青海省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杰出青年人才。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计委高技术新材料示范工程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项、部级重点项目5项、中美德新等国际合作项目10多项,重大横向项目7项等。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高校科技发明二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获美国Dow Chemical 研究员基金奖(大陆首例)和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高等学校(院)青年教师基金,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5周年突出贡献先进工作者和北京市创新标兵称号。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32篇,ISTP收录5篇。出版专著一部。

 

刘伟,教授,免检教师,从事化工原理教学、水处理研究20年,现任化工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横向科研及教改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专利1项,参编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黄雄斌,教授,1989年毕业留校至今,主要从事流体混合工程的研究工作。同时兼任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协组指导硕士生4名,独立指导硕士生6名。擅长测试方法的开发与运用;所从事的研究项目多以工业实际为背景,在工业应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例如,国产化最大搅拌设备已达2000立方米。目前已完成一百多套各类反应器,储槽等搅拌装置的设计和研究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已从过去的实验手段为主转向以计算机模拟为主。采用从国外引进的商用流体计算软件进行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计算。
今年内年均完成约20万的科研项目。研究项目的来源最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李成岳,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7月生于重庆市,195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系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长期从事化学工程教学与研究,近年主要致力于化学反应器动态操作与反应器动态学,绿色化学技术和结构化催化剂与反应器的研究。此外,在催化剂工程、固定床传热性能、反应-分离耦合、变压吸附等领域都开展过系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其它省、部级科技奖励三项,申请发明专利四项,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约180余篇。出版译著一部,主编学术专著一部。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化工学报》编委会执行主任和催化基础、化学工程与重质油加工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被授予化工部、北京市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北京化工大学导师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最新内容
热点资讯
回到顶部 购物车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