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2 10:1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摘要:高技术纺织品系是2011年纺织学院根据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要求成立的新系。本系针对相关要求整合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等两大科研与教学队伍,在生物医用材料和复合材料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相关高技术纺织品产业发
高技术纺织品系是2011年纺织学院根据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要求成立的新系。本系针对相关要求整合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等两大科研与教学队伍,在生物医用材料和复合材料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相关高技术纺织品产业发展需求。本系主要负责“纺织工程专业--高技术纺织品方向”和“功能材料-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方向”的本科人才的培养。从属的“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211”工程建设的主体学科。
系主任:王璐; 系副主任:孙宝忠、高晶; 系支部书记:孙宝忠
师资队伍:
主要科研方向:
国际合作
本系根据所依托学科的优势特色和国际发展趋势,针对学科进一步提升基础理论研究水平、拓展研究领域的需求,与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和复合材料等研究领域的海外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
近年与部分国际交流合作人员一览表
姓名
|
学校
|
学位
|
职称
|
研究方向
|
备注
|
King, Martin W | 美国北卡罗纳州立大学 |
博士
|
教授
|
纺织生物医用材料成型、生物材料 | 加拿大纺织学会主席;美国生物材料学会心血管分会主席; |
CHU, C. C. | 美国康奈尔大学 |
博士
|
教授
|
可降解生物材料 | 英国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研究员;研究生教育主管 |
Ramakrishna, Seeram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博士
|
教授
|
纳米纤维成型 |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副校长、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
Sun, Gang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Davis, USA |
博士
|
教授
|
高分子材料 |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
Anderson, James |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USA |
博士
|
教授
|
生物材料 | 美国科学院院士 |
Guidoin, Robert | Laval University, Canada |
博士
|
教授
|
外科学、生物材料 | 加拿大生物材料研究所创始人 |
Zhou, Jack | Ethicon, Inc. A Johnson & Johnson Company, US |
博士
|
教授
|
高分子化学 | 强生公司资深院士 |
Zhang, Ze | Laval University, Canada |
博士
|
教授
|
生物材料 |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 |
Pan, Ning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Davis, USA |
博士
|
教授
|
纺织物理 | 生物力学及其模拟 |
Bowlin, Gary |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USA |
博士
|
教授
|
组织工程 | 纳米技术 |
BAI, Lun | Shinshu University, Japan |
博士
|
教授
|
生物纺织材料 | 丝素材料界面调控模拟 |
How, Thien |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UK |
博士
|
教授
|
人工血管 | 血液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 |
Tabata, Yasuhiko | Kyoto University, Japan |
博士
|
教授
|
组织工程材料 | 先进医学科学研究所,生物材料系主任 |
uan, Fuh-Gwo | 美国北卡罗纳州立大学 |
博士
|
教授
|
智能材料/复合材料力学 | NASA专家成员 |
Zhu, yuntian | 美国北卡罗纳州立大学 |
博士
|
教授
|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 碳纳米管研究方向专家,入选“千人计划” |
Xiangwu Zhang | 美国北卡罗纳州立大学 |
博士
|
副教授
|
纳米静电纺、电池隔膜 | 材料电化学 |
主办、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包括:2007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论坛暨“111计划”年会、2008国际血管临床/材料多学科论坛暨“111计划”年会第一次会议、2008生物可降解纤维材料研讨会暨“111计划”年会第二次会议、2008国际纤维基组织工程支架学术会议暨“111计划”年会第三次会议、2009美国纤维学会春季会议暨“111计划”年会、2010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论坛暨“111计划”年会、2011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论坛暨“111计划”年会等。
与海外合作伙伴的人员交流与项目合作,不仅提升了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搭建了国际交流的平台,并不断延伸拓展,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式,与更多的本学科领域的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拓展了本学科在国际学术圈的认同程度。与国际纺织学科排名前列的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以及美国费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和学生交换备忘录,已经派出了30余名双学位学生赴美进行生物医用纺织、纺织复合材料等方向的学习。
专业介绍
(一)纺织工程专业--高技术纺织品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宽知识面、厚基础、具有主动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高的高技术纺织品领域优秀技术和研发人才。学生应掌握生物医用纺织品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周边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能在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设计、加工、测试及应用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研发能力,毕业后能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和国防等领域进行高技术纺织品的相应工作。
主要课程:
生物医用纺织品、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生物学及医学基础、高性能纤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工程用纺织品、纳米材料、智能纺织材料与传感器等。
实践环节:
生物纺织品实践、复合材料成型与测试、专业课实验(1)、专业课实验(2)、专业课实验(3)、微机上机、工程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设计制图课程设计、综合训练、毕业设计等。
专业特色或办学成就:
本专业结合东华大学在纺织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优势,将生物医用纺织品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作为发展重点,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技术纺织品”人才,使学生在纺织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同时,应对新世纪对“宽口径,厚基础”和 “知识-能力结合型”人才的需求,积极拓展相关课程体系,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既掌握纺织学科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又通晓高技术纺织品专业知识、具有“高技术”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科研训练和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本科教学中探索“研究型教学”,采取专门措施进行“科学研究”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工作适应性和社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就业前景:
生物医用纺织品和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主要去向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和三资企业等从事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等;近年来,获得欧美大学奖学金攻读国外学位,或者考取国内研究生继续深造的毕业生逐年增多。
就业情况:
近几年,纺织学院所有方向的本科生就业率均达99%,主要录用单位为一汽大众、迪卡侬、中国复合材料集团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州市纤维产品检验院等。
(二)功能材料专业---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方向
功能材料本科专业是教育部支持和鼓励的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相关专业和立项建设的国家特色专业,是我校举全校之力重点建设的专业。本专业依托我校纺织、材料、化工生物等强势特色学科,下设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生物材料、新能源与光电材料三个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能够在本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主要基础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技术基础、线性代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
学科基础课程: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高分子科学概论、功能材料导论、功能材料等。
主要实践环节
综合实践、工程制图、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工程训练、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方向培养特色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通过生物学基础、医学基础、纺织医用材料、生物医用纺织品制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生物学、医学与纺织功能材料的交叉融合,使学生获得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的科学实验研究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贸易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了解生物医用纺织品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生物医用纺织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功能设计及市场营销,能在医用纺织品、人工器官、生物功能材料、卫生保健用纺织品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教学、管理及贸易等方面工作。学生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教育理念:
将“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等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开发“医疗保健卫生用产品”的基本能力以及与多领域对话能力的、全新的高级复合型本科人才。
专业方向课程
生物学基础、医学基础、生物化学、生物力学、人体工学、生物医用材料学、纤维加工学、纺织结构成型学、生物医用纺织品的功能设计与制备、保健卫生用纺织品、组织工程原理与方法、生物医用纺织品的评估与营销等。
培养模式:
一个合格人才的培养必须将基本素质的培养、先进的设计理念、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全新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所有专业课要求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为1:1。
就业去向
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机构、医疗器械公司、产业用纺织品(保健卫生用品)公司、三资企业、贸易公司、检验检疫部门、医院、医疗机关事业单位、读研深造、出国留学等
(责任编辑:admin)
手机登录/注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