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咨询答疑请进学姐本校直发淘宝店: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招生年份:2023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农业管理(专硕)专业招生人数: 76 | 专业代码 : 095137 |
研究方向 |
"095137 农业管理 (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46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30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④808管理学原理"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
初试 |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一)农村社会学部分 1.农村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定义与内涵;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前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际运用。 2.三农问题的基本概念与界定;三农问题的基本特点、发展现状与政策演进;三农问题的战略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农民社会地位的变迁。 3.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现代农业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农业现代化趋势;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及其政策措施。 4.组织的概念、内涵、特点与类型;中国农村政治组织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村民自治组织的定义、内涵和作用;农村社会经济组织的形成。 5.文化的概念与内涵;农村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功能;农村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农村生活方式及其问题表现;农村习俗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6.农村社区的概念与内涵;农村社区的构成要素及其发展模式;农村社区的类型,我国农村社区的发展历程。 7.农村经济制度的概念、内涵、变迁和发展模式;传统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内容和现代困境;市场条件下的整合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农村经济制度的发展现状。 8.农村社会分层的定义、内涵和发展形成;社会分层的划分标准和测度方法;社会流动的定义、内涵、理论与影响因素;目前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中的问题与出路等。 9.农村教育的概念、特征、重要作用、内容和发展历程;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取得的成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未来我国农村教育的主要任务与发展趋势。 10.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与主要内容;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保障形式的发展历程、特点。 11.农村工业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作用;现有的农村工业化理论及其影响因素;农村工业化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工业化进程与取得的成就;当前农村工业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经济学部分 1.发展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史、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的分类与基本特征等。 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区别;发展度量指标的分类,及其与增长指标的区别。 3.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内容与发展;现代经济增长、后发优势理论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4.度量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罗伦次曲线、基尼系数与库兹涅茨倒U形假说的内涵及运用;收入分配与贫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区别。 5.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状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与原则;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6.制度对于发展的重要性及其经济功能;有效制度难以产生的原因分析;市场失灵的表现与原因;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职能及其市场的有机结合的实现路径。 7.资本与总资本的概念、内涵与特点;资本形成的过程与来源以及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资本边际报酬、投资效率的内涵及影响;资本—产出比的影响因素。 8.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人口红利的作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生率对比及原因分析;人力资本的概念、内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类型、原因与人力发展战略。 9.技术进步的含义、类型、作用、测评方法及其与要素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规律;技术引进的方式、必要性;技术创新的制度内容;国家创新体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10.进口替代的含义与依据;出口促进的政策措施;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的协调原则;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11.农业、工业与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刘易斯模型的理论意义与缺陷、拉尼斯—费模型的基本观点、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 12.中国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原因;城市化的主要动因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三)农业经济学部分 1.农业的概念、特性、地位与作用;农业经济学发展史;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三农”问题概念、内涵及其破解。 2. 农业自然资源要素的内容、特点及其利用;农业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土地、水、气候资源等的开发与利用。 3. 农业社会经济要素(劳动力、资金、农业科技进步等)的概念、内容、特点、作用、影响及其开发利用战略选择。 4. 农产品的供需理论(农产品供给、农产品需求、农产品供求均衡),相关概念、原理、内涵、影响因素,我国农产品供求现状、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 5.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内容、发展目标、评价方法,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发展路径与战略选择。 6.农业产业化经营概述及其相关理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7.农业经营方式的概念、内涵、类型,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原因和未来趋势。 8.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概念、特征、现状与问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服务等的概念、内涵、内容、现状与问题、未来发展趋势与政策措施。 9.农业宏观调控的依据、目标、内容和手段,我国农业宏观调控政策的发展历程、演进趋势、现行政策框架与相关内容。 10.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内涵、作用、功能,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与经营管理,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与发展对策。 1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与影响方式等,我国农业产业结果调整的主要标志和评价指标、演进趋势、调整原则和方向。 12.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变历程及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与历史演变;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13.农产品市场的概念、内涵与类型、内容。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概念、内容、特点、功能与作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相关理论、贸易规则、发展现状、国际形势、问题与对策。 14.农业经济制度的概念;我国农业经济制度发展历程;农村改革及“双层经营”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5.农户经济的概念特征、农户兼业化的概念;家庭农场产生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家庭农场的内涵、特征与理论;家庭农产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发展方向。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学姐推荐参考书目 傅新红《农业经济学》 马工程《发展经济学》 刘畅《农村社会学》 朱道华《农业经济学》 仇恒喜《发展经济学》 808管理学原理 1 管理学基础 1.1管理的概念与职能 1.1.1管理的产生 1.1.2管理的概念 1.1.3管理的特征 1.1.4管理的职能 1.2管理的性质及作用 1.2.1管理的两重性 1.2.2管理的两重性及其作用 1.3 管理的主体 1.3.1管理者及素质 1.3.2管理者的类型 1.3.3管理者的角色 1.4管理的载体 1.4.1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1.4.2组织的形成与作用 1.5管理的基本原理 1.5.1管理原理的特征与作用 1.5.2系统原理 1.5.3人本原理 1.5.4责任原理 1.5.5效益原理 1.6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6.1管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1.6.2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6.3管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1.6.4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意义 2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1 早期管理思想 2.1.1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2.1.2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2.2管理理论的萌芽 2.2.1工厂制度的诞生和管理思想的萌芽 2.2.2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2.3 古典管理理论 2.3.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3.2法约尔的管理要素理论 2.3.3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 2.3.4对古典管理理论的评价 2.4近代管理理论 2.4.1霍桑试验和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2.4.2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2.5现代管理理论 2.5.1行为科学学派 2.5.2决策理论学派 2.5.3经验主义学派 2.5.4管理科学学派 2.5.5管理过程学派 2.5.6权变理论学派 2.5.7企业文化学派 2.5.8对当代管理理论的评价 2.6 当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 2.6.1知识管理 2.6.2学习型组织 2.6.3企业再造 2.7未来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2.7.1二十世纪管理学的研究成果 2.7.2二十一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 2.7.3未来管理学发展的展望 3 管理与环境 3.1 管理环境概述 3.1.1管理环境简介 3.1.2管理环境的特征 3.1.3管理环境分析的意义 3.1.4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3.2 管理环境分析 3.2.1外部管理环境分析 3.2.2内部管理环境分析 3.3社会责任 3.3.1社会义务、社会责任和社会响应 3.3.2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3.3.3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 3.4管理道德 3.4.1道德的本质与影响因素 3. 4.2 管理道德行为及其改善途径 3.4.3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 4 目标与目标管理 4.1目标的作用与特点 4.1.1目标的作用 4.1.2目标的特点 4.2目标的结构与价值 4.2.1目标的结构 4.2.2目标的价值 4.3目标设定 4.3.1有效目标的特征 4.3.2目标设立的过程 4.3.3目标的表述 4.4目标管理 4.4.1目标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4.4.2目标管理的性质与原则 4.4.3目标管理的过程和特点 4.4.4对目标管理的评价 5 决 策 5.1决策的含义 5.1.1决策的含义 5.1.2决策的重要性 5.1.3决策的制定与过程 5.1.4决策的影响因素 5.2决策的类型 5.2.1决策问题和决策的类型 5.2.2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5.2.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5.2.4定量决策与定性决策 5.3 决策的方法 5.3.1定性决策方法 5.3.2定量决策方法 6 计 划 6.1计划的概念和作用 6.1.1计划的概念 6.1.2计划的性质 6.1.3计划的作用 6.2计划的类型 6.2.1按计划的表述形式分 6.2.2按计划的影响面分 6.2.3按计划的期限分 6.2.4按计划的明确程度分 6.2.5按计划的组织层次分 6.2.6按计划的职能分 6.3计划制订的原则与步骤 6.3.1计划制定的原则 6.3.2计划制定的步骤 6.4 计划管理原理 6.4.1计划管理的内容 6.4.2计划管理原理 6.5计划制订的方法 6.5.1滚动计划法 6.5.2网络计划法 7 组织构建 7.1 组织的概念与功能 7.1.1组织的含义 7.1.2组织的类型 7.1.3组织的功能 7.2组织设计 7.2.1组织设计的内容 7.2.2组织设计的原则 7.2.3组织设计的相关因素 7.2.3组织设计与员工行为 7.3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7.3.1直线制 7.3.2职能制 7.3.3直线职能制 7.3.4 事业部制 7.3.5矩阵制 7.3.6网络制 7.4组织关系与组织运作 7.4.1直线与参谋 7.4.2集权与分权 7.4.3授权 8 人员配备 8.1人员配备的原则与方法 8.1.1人员配备的原则 8.1.2人员配备的程序 8.1.3人员配备的方法 8.2管理人员的选聘 8.2.1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 8.2.2管理人员选聘的渠道 8.2.3管理人员选聘的程序与方法 8.3管理人员的考评 8.3.1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 8.3.2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8.3.3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与方法 8.4管理人员的培训 8.4.1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 8.4.2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 8.4.3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9 组织文化 9.1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9.1.1组织文化的概念 9.1.2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9.1.3组织文化在组织中的地位 9.2 组织文化的结构 9.2.1深层的精神文化 9.2.2中层的制度文化 9.2.3浅层的行为文化 9.2.4表层的物质文化 9.3组织文化的功能 9.3.1 导向功能 9.3.2约束功能 9.3.3 激励功能 9.3.4凝聚功能 9.3.5 辐射功能 9.4组织文化的培育 9.4.1组织文化培育的原则 9.4.2组织文化培育的过程 9.4.3组织文化培育的基本内容 10 领 导 10.1领导与领导者 10.1.1领导的概念 10.1.2领导的作用 10.1.3领导者的素质 10.1.4领导集体的构成 10.2权威的形成与权力的运用 10.2.1权威的形成 10.2.2职权与权威的来源 10.2.3权力的运用 10.3领导理论 10.3.1领导品质理论 10.3.2领导行为理论 10.3.3领导权变理论 10.4领导艺术 10.4.1领导艺术的特点 10.4.2领导艺术的要求 10.4.3几种基本的领导艺术 11 激 励 11.1激励的内涵及其心理基础 11.1.1激励的内涵 11.1.2人的行为及其基本模式 11.1.3人的行为特征 11.1.4激励过程与人的行为模式 11.2 激励理论 11.2.1 古典学派的激励理论 11.2.2需要层次理论 11.2.3双因素理论 11.2.4 成就需要理论 11.2.5 期望理论 11.2.6公平理论 11.2.7目标设定理论 11.2.8 强化理论 11.3激励实务 11.3.1激励的过程 11.3.2激励的原则 11.3.3激励的方法 12 沟 通 12.1沟通概述 12.1.1沟通的定义 12.1.2沟通的目的 12.1.3沟通的内容和类型 12.1.4沟通的过程及要素 12.1.5影响沟通的因素 12.1.6有效沟通的策略 12.2沟通的符号系统 12.2.1言语沟通 12.2.2非言语沟通 12.3人际沟通 12.3.1人际沟通的概念 12.3.2人际沟通的特殊性障碍 12.3.3人际冲突 12.3.4人际沟通的技巧 12.4 组织沟通 12.4.1组织沟通的定义 12.4.2组织沟通的内容 13 控 制 13.1控制的概念与类型 13.1.1 控制的概念 13.1.2控制的类型 13.1.3控制的特点 13.2 控制的原则与要求 13.2.1控制的原则 13.2.2有效控制的要求 13.3 控制的过程 13.3.1确立标准 13.3.2衡量绩效 13.3.3 纠正偏差 13.4控制的方法 13.4.1预算控制 13.4.2非预算控制 13.5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 13.5.1控制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13.5.2有效控制的要求 13.5.3有效控制的基础与前提 13.5.4提高控制效率的措施 14 管理创新 14.1 管理创新概述 14.1.1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概念 14.1.2管理创新的内涵与动因 14.1.3管理创新的意义 14.2管理创新的理念与过程 14.2.1管理创新的理念 14.2.2管理创新的过程 14.3 管理创新的策略与方法 14.3.1管理创新的法则 14.3.2管理创新的策略 14.3.3管理创新的方法 14.4管理创新实践 14.4.1概念创新 14.4.2组织创新 14.4.3技术创新 14.4.4产品创新与市场创新 14.4.5制度创新 808管理学原理 学姐推荐参考书目 《管理学原理》,尹少华 更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 |
||
复试科目 |
复试科目
f119 微观经济学 更多复试科目信息 |
||
同等学力 |
备注:
"1、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2、硕士期间研究方向:01农业经济与政策、02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03涉农企业管理、04农业产业发展" 更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题型结构 |
更多题型结构 | ||
资料说明 |
更多资料说明 |
复试 |
>>更多分数线信息 | ||
录取比例 |
>>更多录取信息 | ||
难度系数 |
>>更多难度分析 | ||
导师信息 |
>>更多导师信息 | ||
研究方向 |
招生年份:2022 | 本院系招生人数: 未公布 | 农业管理(专硕)专业招生人数: 70 | 专业代码 : 095137 |
研究方向 |
095137 农业管理(专业学位) 全日制 50 01 农业经济与政策 02 农业技术经济与管理 03 涉农企业管理 04 农产品营销 非全日制 20 01 农业经济与政策 02 农业技术经济与管理 03 涉农企业管理 04 农产品营销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2农业综合四 ④808管理学原理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
初试 |
808管理学原理
不指定参考书目,考试范围以本考试大纲为准。 1 管理学基础 1.1管理的概念与职能 1.1.1管理的产生 1.1.2管理的概念 1.1.3管理的特征 1.1.4管理的职能 1.2管理的性质及作用 1.2.1管理的两重性 1.2.2管理的两重性及其作用 1.3 管理的主体 1.3.1管理者及素质 1.3.2管理者的类型 1.3.3管理者的角色 1.4管理的载体 1.4.1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1.4.2组织的形成与作用 1.5管理的基本原理 1.5.1管理原理的特征与作用 1.5.2系统原理 1.5.3人本原理 1.5.4责任原理 1.5.5效益原理 1.6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6.1管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1.6.2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6.3管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1.6.4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意义 2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1 早期管理思想 2.1.1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2.1.2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2.2管理理论的萌芽 2.2.1工厂制度的诞生和管理思想的萌芽 2.2.2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2.3 古典管理理论 2.3.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3.2法约尔的管理要素理论 2.3.3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 2.3.4对古典管理理论的评价 2.4近代管理理论 2.4.1霍桑试验和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2.4.2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2.5现代管理理论 2.5.1行为科学学派 2.5.2决策理论学派 2.5.3经验主义学派 2.5.4管理科学学派 2.5.5管理过程学派 2.5.6权变理论学派 2.5.7企业文化学派 2.5.8对当代管理理论的评价 2.6 当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 2.6.1知识管理 2.6.2学习型组织 2.6.3企业再造 2.7未来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2.7.1二十世纪管理学的研究成果 2.7.2二十一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 2.7.3未来管理学发展的展望 3 管理与环境 3.1 管理环境概述 3.1.1管理环境简介 3.1.2管理环境的特征 3.1.3管理环境分析的意义 3.1.4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3.2 管理环境分析 3.2.1外部管理环境分析 3.2.2内部管理环境分析 3.3社会责任 3.3.1社会义务、社会责任和社会响应 3.3.2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3.3.3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 3.4管理道德 3.4.1道德的本质与影响因素 3. 4.2 管理道德行为及其改善途径 3.4.3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 4 目标与目标管理 4.1目标的作用与特点 4.1.1目标的作用 4.1.2目标的特点 4.2目标的结构与价值 4.2.1目标的结构 4.2.2目标的价值 4.3目标设定 4.3.1有效目标的特征 4.3.2目标设立的过程 4.3.3目标的表述 4.4目标管理 4.4.1目标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4.4.2目标管理的性质与原则 4.4.3目标管理的过程和特点 4.4.4对目标管理的评价 5 决 策 5.1决策的含义 5.1.1决策的含义 5.1.2决策的重要性 5.1.3决策的制定与过程 5.1.4决策的影响因素 5.2决策的类型 5.2.1决策问题和决策的类型 5.2.2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5.2.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5.2.4定量决策与定性决策 5.3 决策的方法 5.3.1定性决策方法 5.3.2定量决策方法 6 计 划 6.1计划的概念和作用 6.1.1计划的概念 6.1.2计划的性质 6.1.3计划的作用 6.2计划的类型 6.2.1按计划的表述形式分 6.2.2按计划的影响面分 6.2.3按计划的期限分 6.2.4按计划的明确程度分 6.2.5按计划的组织层次分 6.2.6按计划的职能分 6.3计划制订的原则与步骤 6.3.1计划制定的原则 6.3.2计划制定的步骤 6.4 计划管理原理 6.4.1计划管理的内容 6.4.2计划管理原理 6.5计划制订的方法 6.5.1滚动计划法 6.5.2网络计划法 7 组织构建 7.1 组织的概念与功能 7.1.1组织的含义 7.1.2组织的类型 7.1.3组织的功能 7.2组织设计 7.2.1组织设计的内容 7.2.2组织设计的原则 7.2.3组织设计的相关因素 7.2.3组织设计与员工行为 7.3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7.3.1直线制 7.3.2职能制 7.3.3直线职能制 7.3.4 事业部制 7.3.5矩阵制 7.3.6网络制 7.4组织关系与组织运作 7.4.1直线与参谋 7.4.2集权与分权 7.4.3授权 8 人员配备 8.1人员配备的原则与方法 8.1.1人员配备的原则 8.1.2人员配备的程序 8.1.3人员配备的方法 8.2管理人员的选聘 8.2.1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 8.2.2管理人员选聘的渠道 8.2.3管理人员选聘的程序与方法 8.3管理人员的考评 8.3.1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 8.3.2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8.3.3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与方法 8.4管理人员的培训 8.4.1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 8.4.2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 8.4.3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9 组织文化 9.1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9.1.1组织文化的概念 9.1.2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9.1.3组织文化在组织中的地位 9.2 组织文化的结构 9.2.1深层的精神文化 9.2.2中层的制度文化 9.2.3浅层的行为文化 9.2.4表层的物质文化 9.3组织文化的功能 9.3.1 导向功能 9.3.2约束功能 9.3.3 激励功能 9.3.4凝聚功能 9.3.5 辐射功能 9.4组织文化的培育 9.4.1组织文化培育的原则 9.4.2组织文化培育的过程 9.4.3组织文化培育的基本内容 10 领 导 10.1领导与领导者 10.1.1领导的概念 10.1.2领导的作用 10.1.3领导者的素质 10.1.4领导集体的构成 10.2权威的形成与权力的运用 10.2.1权威的形成 10.2.2职权与权威的来源 10.2.3权力的运用 10.3领导理论 10.3.1领导品质理论 10.3.2领导行为理论 10.3.3领导权变理论 10.4领导艺术 10.4.1领导艺术的特点 10.4.2领导艺术的要求 10.4.3几种基本的领导艺术 11 激 励 11.1激励的内涵及其心理基础 11.1.1激励的内涵 11.1.2人的行为及其基本模式 11.1.3人的行为特征 11.1.4激励过程与人的行为模式 11.2 激励理论 11.2.1 古典学派的激励理论 11.2.2需要层次理论 11.2.3双因素理论 11.2.4 成就需要理论 11.2.5 期望理论 11.2.6公平理论 11.2.7目标设定理论 11.2.8 强化理论 11.3激励实务 11.3.1激励的过程 11.3.2激励的原则 11.3.3激励的方法 12 沟 通 12.1沟通概述 12.1.1沟通的定义 12.1.2沟通的目的 12.1.3沟通的内容和类型 12.1.4沟通的过程及要素 12.1.5影响沟通的因素 12.1.6有效沟通的策略 12.2沟通的符号系统 12.2.1言语沟通 12.2.2非言语沟通 12.3人际沟通 12.3.1人际沟通的概念 12.3.2人际沟通的特殊性障碍 12.3.3人际冲突 12.3.4人际沟通的技巧 12.4 组织沟通 12.4.1组织沟通的定义 12.4.2组织沟通的内容 13 控 制 13.1控制的概念与类型 13.1.1 控制的概念 13.1.2控制的类型 13.1.3控制的特点 13.2 控制的原则与要求 13.2.1控制的原则 13.2.2有效控制的要求 13.3 控制的过程 13.3.1确立标准 13.3.2衡量绩效 13.3.3 纠正偏差 13.4控制的方法 13.4.1预算控制 13.4.2非预算控制 13.5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 13.5.1控制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13.5.2有效控制的要求 13.5.3有效控制的基础与前提 13.5.4提高控制效率的措施 14 管理创新 14.1 管理创新概述 14.1.1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概念 14.1.2管理创新的内涵与动因 14.1.3管理创新的意义 14.2管理创新的理念与过程 14.2.1管理创新的理念 14.2.2管理创新的过程 14.3 管理创新的策略与方法 14.3.1管理创新的法则 14.3.2管理创新的策略 14.3.3管理创新的方法 14.4管理创新实践 14.4.1概念创新 14.4.2组织创新 14.4.3技术创新 14.4.4产品创新与市场创新 14.4.5制度创新 更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 |
||
复试科目 |
复试科目:
f119微观经济学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更多复试科目信息 |
||
同等学力 |
更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题型结构 |
更多题型结构 | ||
资料说明 |
更多资料说明 |
招生年份:2020 | 本院系招生人数: 116 | 农业管理(专硕)专业招生人数: 67 | 专业代码 : 095137 |
研究方向 |
095137 农业管理(专业学位) 全日制、非全日制 01 农业经济与政策 02 农业技术经济与管理 03 涉农企业管理 04 农产品营销 备注:全日制招27人其中推免生5人、非全日制招40人. 更多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2农业综合四 ④808管理学原理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
初试 |
更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 | ||
复试科目 |
复试科目: f119微观经济学
更多复试科目信息 |
||
同等学力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js03企业管理 js04经济法 更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题型结构 |
更多题型结构 | ||
资料说明 |
更多资料说明 |
手机登录/注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