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8 09:2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摘要:同济大学职业教育传统悠久。早在上世纪的 1917 年,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就有机师科,其学则规定:教授工业应用之知识技能,养成技师。机师科教育模式就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国版; 1933 年,国立劳动大学的校舍及机器、厂房等划归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
同济大学职业教育传统悠久。早在上世纪的1917年,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就有机师科,其学则规定:“教授工业应用之知识技能,养成技师”。机师科教育模式就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国版;1933年,国立劳动大学的校舍及机器、厂房等划归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土木、机械二科当年招收85名学生;即使在李庄时期,1945年的同济大学工学院也设有机械工程专修科,俞载道先生便是当时专修科任课教师之一。
1993年,同济大学中德职教师资培养项目作为中德“总理倡议”纳入中德两国总理签字的政府合作协议,1994年10月经当时的国家教委批准,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挂牌成立。1996年11月,中德两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经济合作部)签署“同济大学职教师资培养项目”协议书。1997年9月,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旨在支持同济大学设置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完整专业,致力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职业学校师资质量和数量上的改善,并将其发展为中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典范,受德国政府委托,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负责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同济大学职教学院为项目的中方承担主体,由原教育部副部长、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教授担任首任院长。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共30人,另聘有兼职教师10人。教授、副教授共17人,共有16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8人在项目的框架内获得德国职业教育学博士学位,2人为双博士学位,构成国内最优秀的职业教育博士团队。学院设有土木工程(职教师资)、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职教师资)、电子信息工程(职教师资)、工商管理(职教师资)四个本科专业,学制四年。2001年起开始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迄今已培养各类研究生200余人。依托同济大学传统学科和师资优势,学院的课程设置兼顾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的特点,兼顾职业学校和企业的需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与相应技能,而且要掌握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着重培养应用型专业知识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及评价能力。毕业生主要从事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职业教育研究工作,以及在企业人事和培训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工作。
学院与德国不来梅大学(Universitaet Bremen)、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aet Darmstadt)、卡塞尔大学(Universitaet Kassel),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aet Berlin)、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德国国际培训与发展协会(InWEnT)等国际学府、研究机构、协会建立了密切的伙伴关系;与德国慧鱼建筑锚栓有限公司、普兹迈斯特(Putzmeister)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喜利得有限公司、哈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ZF公司,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TüV技术检验产品服务上海公司、凤凰接插件公司(phoenix centact)、宝钢集团、上海大众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非常重视职教师资培养的“同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2005年开始将其向西部地区辐射,以扩大职教师范专业的规模和影响,与广西工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定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西部学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支持他们在西部地区形成独立的职教师资培养和培训能力;学院还致力于和浙江湖州、慈溪等周边地区开展教育领域的多方面合作,关注职业教育的实践问题,应用并检验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为职业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提供基于自身经验反思的理论拓展机会。 2007年11月,国家教育部将教育部、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核心工作之一,重点专业师资培训包专业类开发项目的专业事务性管理工作委托学院来管理,学院负责组织管理全国70个重点专业职教师资的教学能力标准、全套培训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专业教学法教材以及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五个方面的开发工作,用来指导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全国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如今,同济大学职教学院已被业内专家称作“职业教育领域国际合作的典范和桥头堡”。除了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学生培养以及职教科研之外,学院还积极致力于职校教师的职后专业发展工作。目前,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和上海市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每年均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学员来院学习。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德国总统科勒来访之际,校长万钢与GTZ总裁埃森布莱特代表双方签署了新的合作备忘录,约定在2008年“中德合作职教师资培养项目”结束后以新的形式继续合作。在未来3年内,双方将在职教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在新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的高水平科研和再培训领域加强合作,将目前合作领域中的项目成果和西部辐射的经验进一步扩散到东南亚或周边国家。“中德合作职教师资培养项目”至今已成功实施11年, GTZ曾在其来华25周年庆典上强调,与同济大学的合作已成为GTZ在华工作的典范之一。2008年后的新项目标志着GTZ与同济大学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同济大学将更多承担起伙伴和技术支持的角色,利用同济大学的优势资源,支持GTZ在东南亚及周边国家实现其职教援助任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凭借前期合作和努力奠定了重要基础的职教学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学院一段时间以来的积极发展势头为上述诸项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手机登录/注册 | |
---|---|